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沪江”杯翻译竞赛 林少华:网络语言较多并不符合原文语境

澎湃新闻 2018-12-14 11:36 大字

12月13日下午,“第十五届“沪江”杯翻译竞赛颁奖典礼”在上海文艺会堂举办。本届竞赛共有近1300人参赛,经过评选,最终54位选手获奖。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丁婷和河南大学的赵明明分获英语组和日语组的一等奖。而在正式竞赛前的热身赛更是吸引了近2.5万多名网友参与,间接参与人数超过10万,参与人数是去年的5倍。

评委为获奖选手颁奖 本文图片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提供

今年的比赛设英语和日语两个语组。英语组原文选自英国作家扎迪·史密斯的最新散文集《感受自由》。扎迪·史密斯自小说首作《白牙》出版以来,一直是当代英语作家中备受瞩目与好评的代表性新星。选文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讲述了作家自少女时代以来,多次试写日记,却屡屡作罢的个人经历。短短千字文章中隽语频出、智趣闪烁,一吐为快的真挚文风尤为动人。

日语组原文则是日本现代女作家冈本加乃子的短篇小说《寿司》。冈本加乃子一生短暂,却极富传奇色彩。她个性浪漫、反叛,具有丰富细腻的感受力与表现力。她以浪漫派女诗人的身份开始文学创作,后成为女性主义杂志《青鞜》的成员。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她转向小说创作,爆发出惊人的创作力,发表了《病鹤》《金鱼缭乱》等作品。其作品感觉浓厚、细致,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短篇小说《寿司》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颁奖典礼上,本届比赛的各位评委依次发言,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评价,并为在场的参赛选手、翻译爱好者提出了专业意见。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谭晶华表示,此次选择的翻译原文看似简单,其中却有很多“陷阱”,所以很能考察译者的能力。他提出,好的翻译必须具备“信达雅”三项准则,而其中“信”是首位;很多译者过度追求语言的精致优美,却忽略了译文的准确性,希望能对此进行改善。

翻译家林少华指出,或许是选手普遍比较年轻的缘故,很多参赛作品明显受到了网络语言和港台腔的影响,这并不符合原文所在的语境;同时,他也非常看重翻译的文学性,强调翻译整体的美感,语感和美感都要到位。

翻译家林少华作为评委发言

英语组一等奖得主丁婷作为获奖选手代表发言,分享了自己在翻译中的心得体会。她认为,文学翻译首先要吃透原文,并发挥译者注的作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作品;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不断地对翻译语言进行精雕细刻,爱上自己的译作。但同时她也表示,翻译是遗憾的艺术,即便获得了一等奖,她对自己的参赛作品仍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并在现场一一列举。

另一位发言的获奖者代表则是日语组二等奖得主汪诗琪。她曾在大学里专业学习翻译,而今在上海博物馆工作的她,依然把翻译当作自己的爱好。在翻译中,她喜爱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探索着无限接近原文的可能性,却也苦恼于无法完全还原原文的遗憾。对她来说,翻译就是与他者的对话,是她打开自我、认识广阔世界的重要途径。

2018年正值翻译竞赛发起15周年。2004年,为推进我国翻译事业发展,发现和培养更多翻译新人,上海翻译家协会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联合发起翻译竞赛活动。在各方努力下,2007年,翻译竞赛由单一语种发展为双语种,目前已涵盖英、日、法、俄、德、西、阿拉伯语等。2014年,活动方首次探索网络投稿,并在沪江网上举办翻译热身赛,赢得了参赛选手的热烈响应。

15年来,共有12301人参加翻译竞赛。从参赛选手行业分布来看,在校学生参赛人数最多,约占73%;其次为教育从业者,约9.5%;其他为来自金融、科技、法律等各界人士。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自由职业参赛选手人数越来越多。从参赛地区来看,上海领先,约45%,其次为广东、北京、江苏、山东、浙江等地,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的海外稿件。2016年第十三届翻译竞赛中,就有一位美国籍选手获得了优胜奖。在获奖选手中有多位译者,或多或少因此与上海译文出版社、与文学翻译结缘、成为各大出版社的签约译者,比如第二届日语组二等奖获得者邹波,如今已成为大赛的评委。还有翻译过《十一种孤独》《岛》的陈新宇、翻译过《秒速五厘米》的季丽晔、翻译过《岁月无情》《从东方到西方》等的赖晓婵、翻译过《奥威尔日记》《皇家卧室》的宋佥,等等。

本届翻译竞赛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上海翻译家协会、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杂志承办,沪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冠名并协办。

新闻推荐

山东省温州商会号召在鲁温商募捐传真情

12月10日,山东省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季瑞彩、南海洲一行代表商会前往千佛山医院,看望慰问温籍老乡、重病患者王召强...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