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成长热线 一个征婚帖引发的教育反思

烟台晚报 2018-12-12 10:22 大字

近日,一则“致未来的亲家”征婚帖子不经意间在网络走红,结婚送车送房包酒席,礼金全给娃!过年随便去哪家!只有一个要求———立马接走辅导作业!看到之后让人不禁哑然失笑,但笑完之后,其背后折射的教育现状却发人深思。戏谑的背后是对现实的无奈,更是对教育的期待。

难以逾越的“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家庭作业自产生以来,其布置与否和数量多少,一直是困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问题。

今年8月,教育部明确发文要求,严格控制家庭教育作业总量,小学1-2年级不留书面作业,3-6年级家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但需要阐明的一点是,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并不代表不布置作业,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也会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课程教学进度要求,布置形式多样的家庭作业,以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征婚帖”中家长别无所求的姿态,和唯求“接走辅导作业”的强烈反差,似乎让社会上更多“谈作业色变”的家长找到了“知音”,得到了“共鸣”,短短数天,转发量突破上百万。问题的产生,是教育的过错、学生的缘由,还是家长的责任?俗话讲,“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既有个别教师作业布置过多、低质重复,缺少科学性的问题,也有学生贪玩调皮、习惯拖拉,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的“不愿做”“不会做”问题,也难怪有人形容有的孩子玩起来疯得像“斗牛”,作业写起来慢得像“蜗牛”。这些问题在客观上确实为家长辅导学生作业增加了一定难度。但扪心自问,作为孩子学习榜样、教师合作伙伴的家长,是否就一点问题都没有?答案诚然是否定的,这里面有认知的问题、心态的问题,当然也有方法的问题。

三招有效完成家庭作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所以教育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协作、共同努力得以实现的。在学校里,教师和学生两者共同完成了课堂教学、课堂作业等教育环节;回到家庭中,作为家庭重要成员的家长,理应多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共同学习、交流互动,从而辅导其更好地完成作业、得到提升。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教师,在这里给家长朋友提几条意见建议:

一要打造舒适安静、温馨和谐的学习港湾。

一方面要打造一个舒适的硬件环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固定的学习场所,干净整洁的书桌,软硬、高低舒适的椅子或板凳,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文具、工具书、书本等,这些都是“善其事”必要的“利其器”。另一方面要营造一个安静的软件环境。“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为的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和谐、便于学习的环境。尤其未成年人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在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家长要少说话,少干预,少打扰,尽量不要看电视、玩手机、大声聊天,以防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二要保持平静平淡、鼓励鼓劲的良好心态。

最近在家长群里有一个很火的词“远交近攻”,新的解释为“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离得远一点,还能稍微交流交流,离得近了,想不攻击他都难”。这类问题产生的关键就在于家长的心态比较急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大家都可以理解,但限于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以及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不同,不能对孩子提出严苛的标准要求。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作为家长更应摆正心态、找准定位,更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要多以鼓励的心态、肯定的话语,引导孩子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专注度和成就感,少一些无端指责、批评吼叫,更不能让孩子因为怕父母批评而畏手畏脚,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三要掌握因人制宜、科学合理的辅导方法。

方法对症,才能药到病除、事半功倍。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一个药方治百病”。比如,在学习方法的培养上,要注重养成复习的好习惯。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做作业前,先将今天的课本知识提前复习一遍,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因遇到难题时,一边翻书、一边看笔记,影响答题效率。在辅导方法的选择上,要充分尊重孩子学习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目时,不要反客为主,立即告诉孩子答案,要充分的尊重孩子,给他探究的自主权,再加以适当的引导辅导,让他自主探索得出答案。在作业完成时限的标准上,有的孩子专注力不强,无法一次性完成作业,可以通过分段计时方法来完成作业,将作业划分为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攻克,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增强孩子的成就感。

教育需要多方共同参与

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三个孩子在花丛中追逐着漂亮的蝴蝶。这时候,飞来了一群蜜蜂,嗡嗡的声音引发了孩子们的疑问,为什么蝴蝶飞起来没有声音,而蜜蜂飞起来却有嗡嗡的声音呢?回到家中,孩子们把疑问带给各自的父亲。三个父亲采用了不同的回答方式。

第一位父亲说:“管那么多干吗?读好书就行了。”

第二位父亲回答说:“因为蜜蜂飞起来的时候,翅膀抖动得快,所以发出了声音。而蝴蝶飞起来的时候,翅膀抖动得反而慢了,所以发不出声音。

第三位父亲并没有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而是拿出一张纸,先慢慢的抖动,纸并没有发出声音,然后逐渐加快,直到发出”哗哗“的声音。通过引导,随后又让孩子试一试。孩子拿出纸做相同的实验,又思考了一会儿,终于高兴地叫起来:“我知道了!”并把答案告诉了父亲,父亲借机表扬了孩子。再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多是第二位父亲所为,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教育的“激励、唤醒、鼓舞”。

教育是一项良心事业、民生工程,需要用爱来浇灌,用心来培育。“甩手掌柜”教不出国家栋梁,抱怨牢骚也育不出祖国花朵,只有教师、家长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共同付出,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才能灌溉出鲜艳夺目的教育之花。(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官庄小学隋爱丽)

新闻推荐

银联携手40万商户共同打造双十二“半价补贴节”

山东本地商户详情关注“银联山东”微信公众号查询12月12日,正值云闪付APP发布一周年之际,中国银联携手16家商业银行、40万...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