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发展篇:发展是硬道理

大众日报 2018-12-11 09:49 大字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全家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在尚德俊的引领下,几代人衣钵相传,继往开来,齐心协力,团结奋进,为人类认识、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作出了突出贡献;科室由弱到强、由小变大的发展历程,也向世人展示了一幅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画卷。

扩床:为大家提供舞台

1991年12月,由尚德俊教授任主任的周围血管病科正式独立建科,翻开学科发展的新篇章。

勤思精研,众志成城,短短几年,周围血管病科已小有成就。据时任周围血管病科主任的侯玉芬介绍:“当时尚老开办学会、发表专著,在全国已经很有地位,在他的带领下,深扎临床,除了问诊看病,就是专攻科研,很快科室在全国也有了较大的影响力。”

2000年山东省重点专科建设,周围血管病科迎来发展小高潮。省重点专科推荐申报在全院展开,各科室自主报名、科室主任上台演讲、打擂,由资历较老的科室主任担任评委,进行公平、公开评选。周围血管病科积极报名参加,一马当先,并凭借自身实力,厚积薄发,一举成功,赢得申报评选资格。

然而,好事多磨,当时重点专科评选建设还有一条硬性规定“病房必须满足40张床位”,“缺床”成了申报的“硬伤”。事实上,在当时的周围血管病科,“扩床”也正是现实之需。当时,经过多年的持续临床探索和精心管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在省内外已经享有盛誉,发展得风生水起,病人多,病床需求量大,供不应求已是常态,30张编制病床的病区,经常加床加到收住40多,甚至50多位病人。为满足病人的住院需求,侯玉芬主动到院长办公室申请扩床。

扩床申请得到了院长的鼎力支持,周围血管病科病床直接增加为60张,相当于一下变成了两个原来病房的规模,不仅工作量翻番,而且也破了全医院类似情况的先例。床位增加,病房扩大,规模上去了,大家有了更大的干事创业舞台。

周围血管病科在全国同专业的规模也变成数一数二,各项指标让同行刮目相看。目前,周围血管病科的发展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两个病区、80多张床位,且设有独立的门诊、检查室、特殊治疗室、中药熏洗室、研究室、资料室,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齐全,为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良将配宝刀,周围血管病科的硬件设施配备也上了一个大台阶。经过多年科室建设,周围血管病科陆续配备了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彩色超声多普勒、周身血管检测仪、激光多普勒、循环治疗仪、超声消融仪、激光治疗仪等多种现代化专用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周围血管疾病的无创或微创诊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医生队伍扩展成一支拥有雄厚实力的学术团队。拥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老中医2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山东省名中医1名,山东省五级传承导师3名,山东省优秀临床人才2名,在职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6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科内23位在职临床医师均具有博、硕士学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目前,有国医大师尚德俊工作室1个,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2个,尚德俊名医工作室为全国第一批先进名医工作室。多人在国家级和省级学会兼任重要职务,并兼任多家医学杂志的编审。

升格:成功进入“国家队”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周围血管病科的快速发展,获得了全院的认可。2001年省、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评选先后开始,周围血管病科又被列入全院第一批种子科室,经过院方综合测评,以发展势头强劲、工作扎实,实力强大等,从几个建科较早、业务发展较好的专业科室中脱颖而出,承担起了申报两级重点专科的艰巨任务。

重点专科建设,医院史无前例,周围血管病科成了全院、全省中医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当时的场景,时任周围血管科主任的侯玉芬记忆犹新,“没有经验可循,这‘螃蟹’吃起来还真有些无从下手!”由于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只能照着省、国家的通知文件内容,一句一句地啃条文,以转化成科室建设、团队建设、科研成果、设备配备等32项切实可操作的具体申报考核项目、标准。

医院还专门拿出两间办公室,供准备申报材料专用,由侯玉芬负责统筹调度指挥。年轻医生进行材料撰写,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继续翻工,当时已经50多岁的侯玉芬,经常晚上带领科室里的年轻医师,通宵整理资料,白天继续门诊看病。

努力换来回报,实力成就梦想。团队协作高效,科研水平高超,临床经验丰富。2003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入围首批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成功进入国家队。

实力雄厚,设备精良,奠定了周围血管病科在全国的引领地位。科室又先后于2007年被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山东省名中医专科,2012年批准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4年,周围血管病科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拓展病种,参与申报,并承担相关子课题研究,其课题《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证候规律研究》实现完美验收。同时,又挂牌成立中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山东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山东省卫生厅重点专科;全国及省周围血管疾病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中医外科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全国周围血管病领域学术研究、临床诊疗的创新高地。

病房科室简介栏写道: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是我国最早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周围血管疾病的特色专科。多年来,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在推动我国周围血管疾病事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及龙头单位,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

带徒:栉风沐雨薪火相传

周围血管病科取得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一批批为追求梦想的周围血管人,对人类医学事业的虔诚信仰和对前人学术精华的薪火相传。

文章多、科研多、著作多是周围血管科引以为豪的一大特点。临床病例是每个医生最大的财富,平时注意总结积累,用时才能信手拈来。临床诊疗过程中,国医大师尚德俊“随身携带记录本,将各种病历进行仔细记录”的做法,已经成为周围血管科科室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代代相传。

“平时要多积攒经验,多进行及时总结写作。”侯玉芬谨记尚德俊的告诫,也同样用这一箴言来要求鼓励自己的学生,“功夫不负有心人,平时工作做到了,到关键时候自然就水到渠成……”

为医者,一丝不苟。每位医生进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习写病历,从第一代科主任尚德俊起,“一份病历就是一份珍贵的材料”的概念几代人传承不变,病历书写必须分毫不差,从年龄、病程的年月到门诊、住院科室,甚至精确到每一个标点,这一“标准”至今未变。

悬壶济世,一脉相承。周围血管病科不仅注重医生个人能力培养,在学科队伍建设方面也绝不含糊。尚德俊早期在全国开办学会时,便让赵绚德、侯玉芬、陈柏楠等分担秘书、服务工作,一方面是为了让年轻人及时了解、学习学科前沿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他们接触更多学界顶尖级人物,以博采众家之长。而“学生们”也深谙尚德俊的良苦用心,当老师后也同样言传身教,教学相长,共同成长、进步。

严谨治学,广育良才,学生的发展进步是老师最大的心愿。一次几个学生毕业要去南方就职,临别前侯玉芬特意把学生聚集起来送给他们8个字:认真、灵活、细心、灵敏!以劝勉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兢兢业业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者,让在座学生眼含热泪,感动万分。

老主任医师退休,不外出坐诊,都返聘回院,已成为周围血管病科的优良传统。“病人需要,我们就回来!”面对众多待遇优厚的“邀约”医院,老专家们选择了自己的科室和学生。

家和万事兴!病人来了一起抢救,挫折来了一起面对,荣誉来了一起分享,同事间不计得失,从未因奖金荣誉而红过脸……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有一种默契在彼此心间。

挚爱温暖病人,热情服务大众。周围血管病科全体医护人员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广大患者建立起了心与心相交流的爱心通道。不论患者来自何方,也不论患者是贫、是富,是官、是民,全科医护人员总是用一份绵绵的爱心为患者送去温暖。

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医者精神也为周围血管病科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口碑和赞誉。科室先后获得多级部门颁发的先进集体奖、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奖、安全奖、优秀质量奖、优秀病历奖、疑难危重病人抢救一等奖、开展新技术奖、护理抢救奖、护理优秀文书奖等诸多荣誉。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正以一位领航者的姿态为人类医学的发展书写新辉煌。

新闻推荐

冬季恋歌(组诗)国晓宁

山东聊城国晓宁我欠秋日一首深情的诗歌这场雨,萧瑟我却觉得,唯美秋的落寞,冬的盛宴忙忙碌碌,让时间...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