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开创篇: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大众日报 2018-12-11 09:49 大字

▲上世纪80年代,山东省研究周围血管病最早的团队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作为一种常见难治的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全国高发,在东北、华北和山东等地多见,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患者烂手烂脚,极其痛苦,坏疽感染伴有高烧剧痛,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且绝大多数为青壮年男性,截肢率高达50%,严重影响劳动和生活能力。

受限于当时简陋的医疗条件,面对众多年轻患者截肢后的身心之痛,西医入行的年轻医生尚德俊痛心疾首,开始了他为之奋斗终生的不懈探索……

首创中西医结合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956年夏季,全国第一批西医离职系统学习中医班在天津举办,由于尚德俊勤奋好学,被选派赴津学习。一次临床见习时,中医老师用针灸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令尚德俊颇受震动。后来,又阅读到著名周围血管病外科学专家王嘉桔教授的《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临床观察初步报告》等理论文章,这种启发性的引导,使尚德俊真正开始踏入周围血管疾病领域。

扎根临床,悉心钻研。到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参加工作后,尚德俊学习和继承我国著名外科专家张瑞丰、李廷来临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经验,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如饥似渴地学习治疗脉管炎的有关文献资料,了解最新研究动态。应用西医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将外科理论融入其中。

在临床实践中,尚德俊发现,肢体血液循环改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控制肢体坏死感染,是保存患者肢体的大问题。他“以病串证,同病异治”,用中药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相继创制多味方剂。1964年,在我国首先研制创用四虫丸(虫类药物)用于临床,并相继创用活血通脉片、通脉安等著名有效药品,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上取得了非同小可的效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尚德俊仔细观察、用心研究,勤奋成为攻克顽疾的“秘诀”:他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走到哪记到哪,密密麻麻写满了病例及病人治疗效果和反应。白天上班记录工作中的见闻感受,晚上回家大量阅读历代医学名著和现代医学文献,躬在灯下撰写书稿。1969年,尚德俊总结了约三万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22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验》的长篇论著,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有效率87%和治愈率46.4%的良好效果,截肢率也降低到了9.5%,使绝大多数病人避免了截肢的可怕后果。

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为中国周围血管疾病的研究迎来了春天。1971年10月,国家卫生部在济南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验交流会议,由尚德俊和李廷来教授主持。

尚德俊在大会上报告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经验,并受国家卫生部委托,主编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研究专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防治手册》,成为当时临床医生珍贵的参考资料,也是当时这类疾病诊疗最新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

开宗立派,继往开来。不断进行临床研究,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尚德俊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荣获国家一级成果奖,同时被授予“全国医学科研先进工作者”。

尚德俊的贡献得到国家认可,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病这一全新的学科领域的大门也由此打开,为日后周围血管疾病的研究与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开拓周围血管疾病研究新领域

“但开风气不为师”,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成功并未让尚德俊止步。

扩大病种研究范围,揭开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体系序幕。随后,尚德俊又在国内率先把研究领域扩大到更多的周围血管疾病。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的鼓舞下,尚德俊一鼓作气,没有草稿,一次写成学术专著《周围血管疾病证治》,1979年出版,系统总结了临床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经验,治疗法则和颇具水平的辨证论治规律,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周围血管病研究专著。

1980年,尚德俊率先在全国主持召开有全国主要学者参加的山东省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从而结束了我国经历20年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单病研究的历史。对我国周围血管疾病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成立学术组织,搭建国家级学术交流平台。医者仁心,为让全国周围血管疾病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医治,同时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推动周围血管疾病学科的发展壮大,尚德俊提出组建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学术组织的设想,并在全国政协会议提案。

“尚老开办学会,在全国影响力很大,我们科室在全国也很有地位。”据陈柏楠介绍,1983年,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暨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尚德俊作为创始人之一当选为副主任委员,第二届主任委员,连续担任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和主委达16年。

夜以继日,笔耕不辍,成就“一代宗师”。1995年,尚德俊牵头与我国多名学者合著出版《中西医结合实用周围血管疾病学》,明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整体疗法的重要性,对我国周围血管疾病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编著出版《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不断更新扩展周围血管疾病领域学术思想,字数多达百万字,是目前该学术领域的权威著作。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多年来,多个“第一”彰显了尚德俊在中西医结合道路上的成就。1983年至1988年,主编《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笔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6种疾病进行了深入的论述,连续在《山东医药》上发表,成为当时我国刊出的极受好评和影响的大型笔谈;1990年,总结20多年来临床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经验,出版我国该领域首部学术专著《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1993年,创立外科血瘀症学和外科疾病瘀血理论,总结外科(周围血管疾病)血瘀症及其活血化瘀法治疗经验,出版我国第一部外科血瘀症学学术专著《外科血瘀症学》;1998年,出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研究学术专著《中西医结合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2001年,我国第一部周围静脉疾病研究专著《周围静脉疾病学》出版;2004年,出版近百万字的《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是最完善的周围血管疾病学权威性专著,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共历时25年的学习、实践和积累……这些学术专著的出版,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对创立我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对推动我国周围血管疾病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奠定中西医结合理论基石

弘扬学术思想,传承学术精髓。2014年10月30日,凭借高超的医术造诣、良好的医德修养,以及对探索周围血管疾病领域的贡献和半个多世纪的丰富临床经验,尚德俊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成为众多医学新秀争相学习传承的瑰宝。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尚德俊根据我国传统医学血瘀证和异病同治理论,提出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疗法、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等观点、方法、理论,创立了我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辨证论治原则和整体疗法。

形神一体,相生相映。尚德俊认为,中西两大医学体系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人类观察和认识生命规律的珍贵成果、智慧结晶,其研究对象都是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防治的科学,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西医结合即取长补短。中国传统医学为宏观整体医学,重视辨证和动态变化,概括性强,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代医学为局部微观医学,重视实验研究,观察仔细、具体、针对性强。

以病串证,以证带病,用现代医学思维理解和运用传统医学智慧,创立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整体疗法。在临床中,以现代医学的检查诊断方法,对外科疾病作出明确的现代医学诊断,同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治疗研究,既有整体观念,又不忽视局部变化,充实诊断的完整性和治疗的全面性。

建立中医外科血瘀症学,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为特色,形成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大法的临床辨治体系。尚德俊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各种不同的周围血管疾病,虽然其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有所不同,但都可以归因于“血瘀”共性。突破传统中医外科疮疡范围,以现代外科疾病为纲,系统总结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开创外科血瘀症学和外科疾病瘀血理论,并创立“活血化瘀10法”成为治疗外科血瘀症的主要原则。

兼收并蓄,集众家之大成,创立系统化周围血管疾病外治疗法理论体系。“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外治疗法直接作用于患处,使药物直达病所,达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目的,简便易行,疗效独特,可弥补内治法疗效的不足。尚德俊广泛阅读我国传统医学文献,深入开展临床实践,不断探索、积累、应用外治疗法经验,继承和弘扬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特色,挖掘和开展中医药特色外治疗法,探讨辨证论治规律,提高中医治疗效果。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尚德俊,在周围血管病领域,俨然成为一种精神,开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先河,创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理论体系,引领着学科的发展方向,将普通临床治疗赋予研究的内涵,对外科领域的研究甚为广泛……尚德俊是周围血管病专业名副其实的开拓者,也是卓越的领导者。

新闻推荐

40年舌尖上的改变:从下馆子是稀罕事到现在改成点外卖

图①:1983年,北京街头的小吃摊。图②:1985年,北京地坛庙会上,市民在品尝羊肉串。图③:1984年,北京东华门夜市上,市民排队抢购风味...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