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回望40年,作家张炜: 一句咬住一句写不能溃败

齐鲁晚报 2018-12-10 05:31 大字

本报记者师文静

日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文学成就展”在省作协山东文学馆展出中,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的《你在高原》《刺猬歌》《芳心似火》《也说李白与杜甫》等著作、手稿及各种重要的活动图片都有呈现。8日,在展览现场,张炜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谈了文学创作的过去与当下,自己多年来的写作坚持以及网络时代应坚守的写作精神。

用笔写就的文稿

有庄重感

一张拍摄于1985年的照片引起不少在场参观者的注意。当时还是青年作家的张炜、王润滋、左建明、尤凤伟等人在一起交流创作心得,他们都年轻有为、意气风发。然而时间一晃多年过去了。张炜说,33年过去了,但他的记忆中还是五六年前的样子。面对40年来山东文学发展历程中留下的著作、手稿等,张炜感慨道:“认真的劳动,是深刻的。”他说,不谈飞扬的才华、浪漫的精神,只是一笔一划写下来的文字,与用电脑打出来的就是不一样,展出的手稿都是用钢笔书写的,有着很强的庄重感、沉重感,像刀刻上去的一样。“这种认真的劳动,在当下的网络时代尤其需要坚持,甚至还要加强,才能与浮躁的时代,与匆忙的下笔千言不求甚解的工作状态划清界限,要不然文字是留不下来的。”

张炜说,他现在仍然坚持一笔一划用手写,不用电脑,虽然自己很早就学会了用电脑。“用电脑打字觉得自己写得不好,手写则可以慢慢地去想,一点点地琢磨,而电脑虽然方便,但我感觉写出来质量会差一点。有的人说,手写和用电脑能差多少,为什么不方便呢?有时候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那一点点,感觉差那一点点,就把一个作家给压倒了。特别是写的时间长了,尤其需要沉得住气,一句咬住一句地写,不要滑脱。一个作家不要说写了四五十年,写了十几年后就有可能开始凭惯性写作,那么这个人就完了。”

张炜说,看这40多年来的手稿,他感慨特别多,不光是自己要保持这种精神,山东的年轻作家也应该发扬下去,一定要一句咬住一句地往下写,不能溃败,不要放松自己,才有可能留下一点点东西。

社会呈现激活状态

才能带动个体写作

张炜对时代和写作始终保持清醒,他说,大家都想跟上时代,但要跟上时代好的东西,匆忙的、浮躁的、不相信文字的强大力量甚至怀疑文学的东西,尽可能要少一点儿。“钢笔书写已比写在陶片上的文字、铸在铁上的文字、甲骨文、竹简文字大大方便了,也快多了,所以,再去追求无限地快,就会走向语言和文字的反面。”他说,作为作家,要想与网络时代比速度、比机灵,这只是奢望,不会成功的。作家要缓慢地、好好地坐下来写作。“山东的文学创作,是有力量的、庄重的、执着的、顽强的、有韧性的,看这个展览,我觉得这些东西应该一脉继承下去。”

近40年来,张炜的创作没有大的停顿,但他自己却一直把写作当做业余的事情,有灵感、有冲动才去写,把作家的职业化降到最低。“写作不能每天都像上班一样,8点开始写,中午吃饭,下午再开始写,这不是创作的态度。作家要以创作的态度来进行写作,而不能以工作的态度来进行写作。好多人把这两种状态混到一起了。创作是一种心灵的爆发,我比喻写作是生命中的闪电。”

谈及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与作家创作之间的关系,张炜说,这40年来,国家各个方面呈现一种激活的状态,这对作家来说是很重要的。“有的人说,不管环境如何,自己有定力,好好地焕发个人的才能不一样吗?还是不一样的。人性需要与外在的环境有一种对应关系,在对应当中发生一些演变和变化,这种客观环境与个人心灵的对应、配合、演化,它产生的一些东西是不可替代的。”

张炜说,从古至今,非常严苛的时代,有一些作家躲在角落里进行自己的创作,创作出杰作,那种情况也有,但最好还是整个社会呈现一个激活的状态,呈现强大的创造力,来带动个体的强大创造力,这样的融合、对接才有可能是产生杰出作品的最好机缘。“我个人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我在创作比较旺盛的时期,遇到了激活的社会环境,所以,到现在还能将写作保持下来。”

新闻推荐

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文学成就展昨开展 文学鲁军,开创山东文学新局面

张炜等作家、评论家参观成就展12月8日上午,由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文学成就展”在山东文学馆隆...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