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省作协在山东文学馆办了个山东文学成就展文学鲁军已济济一“堂”

济南时报 2018-12-09 14:13 大字

12月8日,市民在山东文学馆观展。 记者黄中明 摄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适逢山东省作协独立建制30周年,8日上午,由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文学成就展”在山东文学馆开幕,展览既有“老电影”“老版本”“老物件”,又有反映40年山东文学事业在扶持文学新人、打造精品佳作等方面的历史瞬间。

“很认真地劳动留下的痕迹最深刻”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文学成就展”以山东文学与时代共奋进为主题,多角度、全景式地记录了山东文学事业辉煌发展历程,形象化、多媒体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山东文学创作的巨大成就。此次展览分综合展和图片展两个主题展区,展品包括历史图片、影像视频、场景再现、实物原件、作家手稿、珍藏版本、影像资料等。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山东著名作家张炜与山东作家王润滋、左建明、尤凤伟一起交流创作心情的一张照片。照片中,4位作家意气风发。张炜回忆,那是1985年,山东省作协刚刚完成换届,在一次会议之后,他们几位山东文学的代表在一起照了这张照片。“时间很快,一晃已经过去了33年,但好像就发生在五六年前。”提到改革开放40周年,张炜觉得自己很幸运,在自己创作力旺盛的时期遇到了国家的一种激活状态。

展览还展出了张炜《古船》和《九月寓言》的部分手稿。提到这些手稿,张炜坦言,本次展览展出的虽然是仿制品,但与原稿几乎一模一样,连他自己都分别不出来。“我现在也是一笔一画地用手写,琢磨着去写。”张炜说,电脑虽然方便,但跟手写比还是差那么一点点,但这一点很关键。在他看来,写作需要沉得住气,要一句咬住一句,不能滑脱,尤其对于长时间写作的作家来讲,这种感觉很重要。

看完整个展览,张炜一方面觉得时间走得太快,但更加让他感慨的还是那些作家的手稿,“很认真地劳动,留下的痕迹是最深刻的,这些手稿都是一笔一画写下来的,跟电脑打出来的不一样,钢笔所代表的那种庄重感、沉重感是深刻的,这种劳动态度和劳动精神,在这个网络时代特别需要坚持,甚至需要加强的,只有这样,才能跟这个浮躁的、匆忙的、不求甚解的时代产生界限”。张炜同时表示,山东精神和泰山精神,也正是这种沉重的、力量的、执着的、顽强的、韧性的精神,需要一脉相承。

“十分高兴,不是九分”

展览现场,展示着两份臧克家的家书和汪曾祺的手稿,还可以看到毕四海、牟崇光、赛时礼、苗得雨、赵冬苓等山东知名作家的手稿。

臧克家的家书由王华山捐赠。提到这两封家书的渊源,得从王华山的爷爷说起,王华山的爷爷名叫臧亦蘧,笔名一石,曾出版《弦响》《一石诗选》等诗集,鲁迅在文集中曾多次提到臧亦蘧的名字。他与诗人臧克家又是同族叔侄关系,是臧克家的四叔。王华山介绍,他捐赠的两封家信均是臧克家写给他父亲王克迅的信,“我父亲出了新书,臧克家先生听后很高兴,就给我父亲来了信”。在信中可以看到,臧克家十分幽默,上来便说,“十分高兴”,并特意在“十分”后加注释“不是九分”。

汪曾祺的手稿则是为山东作家毕四海的中短篇小说集所作的序,由毕四海捐赠。

此外,现场还展出展示了《苦菜花》《大刀记》《铁道游击队》《高山下的花环》等多部山东优秀作品的“老版本”实物及山东作家多年来取得的诸多成就。据统计,40年来,山东共有46位作家的59件作品在全国性文学评奖中获奖,张炜是当代作家中唯一一位囊括全国六大重要奖项(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大满贯”作家。(记者石晓丹)

新闻推荐

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文学成就展昨开展 文学鲁军,开创山东文学新局面

张炜等作家、评论家参观成就展12月8日上午,由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文学成就展”在山东文学馆隆...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