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变成致富虫 返乡创业出新招
12月4日,笔者走进贵州岑巩县羊桥乡祝坝村蚱蜢养殖基地,掀开大棚,密密麻麻、成群成串的蚱蜢正在“唱歌、跳舞”。
蚱蜢又名蝗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成分,集食用、药用、滋补于一身,是理想的绿色健康食品,被誉为“跳动的美味”。
“真是稀罕!村里居然有人养蚱蜢,起初我都以为大棚是用来种植蔬菜的。”搞管护的贫困户吴省扬笑着说,“我一揭开看,就找到了今天的工作,每天70元嘞!”
“去年过年回家时,我将养殖蚱蜢的想法告诉村支部书记吴斌,从我打工的山东引进东亚飞蝗,获得了他的鼓励和支持。”基地负责人吴世和说,“这半年来,全得吴支书帮我协调土地等事情,今年7月初就着手平整土地,投入6万余元建立三个大棚探索行情……”
正如年初吴斌预料一样,蚱蜢养殖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一般情况下45天就能出一棚,一棚可出150斤左右,市场价格50元/斤,这个产业一定会火起来。
“9月初开始养殖,截止目前,就有10多家客户前来参观了,接到预定客商电话30多户。”吴世和非常高兴地说,“再等半个月就可以出售两个大棚的蝗虫了,要留下一个大棚的蝗虫用来繁殖,为明年初建设50个大棚做好准备啊。”
“现在蚱蜢市场需求量大,还没等宣传,到处都有餐馆酒店打电话来预定。”帮助管护村民吴怡和羞答答地说,“等我在这里学到技术后,我也来养殖蚱蜢……”
谈到下一步打算,吴世和说,现在有3个人长期帮助他管护,翻年扩建到50个大棚,将会带动20余个工人长期务工,不到两年时间就会连本带利赚回来。
“蚱蜢养殖在村里起了示范带动作用,已经有不少群众想养殖蚱蜢了。”吴斌介绍说,明年村里以“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入股,带动更多的人致富。
今年以来,岑巩县充分运用“五步工作法”,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八要素”,专门成立了作战指挥部,指导11个乡镇战区和129个行政村一线作战,从而使得各乡镇的产业上台阶、上水平,更带动了一些特色种养殖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跃。
黄明丫 通讯员 杨元彬 文/图
新闻推荐
日前,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发布儿童服装质量抽检公告显示,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在流通领域对标称北京...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