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齐鲁大工匠”徐玉金的“三把劲儿”

大众日报 2018-12-04 10:03 大字

徐玉金在检查机车检修设备。□本报记者栗晟皓

本报通讯员刘勇

作为日照港第一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班组,日照港集团铁路运输公司徐玉金班组日夜与港口16台内燃机车相伴。“创新永远在路上,总有解决不完的问题,总有干不完的活儿,只要不退休,我就会带领同事们弘扬工匠精神,做智慧型、技能型员工。”徐玉金说。今年,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齐鲁大工匠”称号。

有“拼”劲儿才能干成事

2000年,日照港完成机车更新换代。面对结构更复杂、技术含量更高、维修难度更大的内燃机车,担当首任内燃班组班长的徐玉金一有时间就抱着书看,一有机会就跟厂家技术人员学。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他提出打造“轮对式学习团队”,让大家都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困难是弹簧,你弱它就强。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可以不上大学,但不能没有知识,不能不学习。”徐玉金说。

通过反复的学习和摸索,徐玉金的维修团队从一群“门外汉”逐步成长为熟练掌握内燃机车维修技术的骨干。

内燃机车除日常故障维修外,每3年还要进行一次中修。当时机车中修都是委外维修,面对这样的局面,徐玉金和他的团队制订了“偷艺”计划,然而维修师傅们看出了他们的想法,全部撤走了。

就这样任务落到了自己头上,徐玉金和他的团队把所有的图纸和技术资料铺在机车一旁,就像蚂蚁啃骨头似的,拆一点、记一点,边拆边商量,把《中修工艺》这本书翻了个稀巴烂。

中修期间,徐玉金和他的团队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经过整整57天,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随着第一台内燃机车自主中修成功,徐玉金和他的团队在检修能力上,实现了从临修、辅修到自主中修,成为全国沿海港口铁路第一家能自主中修的企业。

有“钻”劲儿发明创造咱也行

机车虽然价值几百万元,但也有这样那样的缺陷,维修中总会遇到各种难题。作为机车维修工人光有力气不行,还得善于动脑子,这是徐玉金搞小改小革一开始的动机和出发点。

一天,徐玉金在维修静液压系统时,发现里面使用的骨架式油封密封效果不错,就寻思能不能把这个用在燃油泵泄露问题上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玉金成功改造了燃油泵油封,原来不到一个月就得换件维修,变为能使用一年以上,这项改造获得了国家专利,并被评为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这些年来,徐玉金一共获得12项国家专利,90多项创新成果。

除了自己创新,徐玉金还在班组推行“激励员工法”,用员工名字来命名创新成果。在这种创新氛围下,班组每个成员都有用自己名字命名的技改成果。通过这件事,徐玉金悟出一个道理:“虽然当不了科学家,但只要善钻研,就可以做一名‘能工巧匠’,就可以发明创造。”

有“韧”劲儿当一辈子工人

有人会说,老徐凭什么能当上劳模呢?徐玉金的答案是:“我没有什么大本事,只不过在日常工作中凡事比别人多‘一点儿’。”

比别人来得“早一点儿”。徐玉金一辆自行车骑了十几年,每天早晨7点左右骑车到单位,早计划今天干哪些活,应该怎么干。

比别人干得“多一点儿”。别人不愿干的,徐玉金主动要求去干。工作之余默默打扫好卫生,搞好定置管理。

比别人想得“多一点儿”。创新就来自于反复的想、反复的试,多想一步,多试几次。

比别人坚持的“久一点儿”。30年来,徐玉金扎根在一线,即使成了劳模、工匠,还是踏踏实实全身心地扑在机车维修工作上。徐玉金常说:“我懂这些设备,它们‘病了累了’,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原因。”

在日照港,像徐玉金这样的劳模还有很多,他们坚守着“爱港如家,兴港有责”的信念,战斗在一线岗位上。

新闻推荐

低年级学生幼儿实行交接制 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本报讯(YMG记者李京兰)近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对...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