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雾里的村庄

青岛早报 2018-11-28 00:00 大字

我记忆里的村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淡雅别致,是“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的恬静幽远。可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口号下,村庄却难逃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既无法固守原来的模样,也无法迈进高楼时代。村庄在雾一样的未择之路前能否“守得云开见月明”?阵痛中村庄又该何去何从?文人墨客笔下的村庄是矛盾的,它是诗意的也是破败的,是改革的也是步履维艰的,是乡愁的魂归故里,也是想要逃脱的封建落后。文字里的村庄百般模样,“如何看待村庄,如何变革村庄,如何保护村庄成为我们所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文学理应承担起探索这一疆域的重任。”许玉庆在其 《诗意与涅槃——新时期山东文学中的村庄意象》如是说道。

以往有关学术类的研究文章往往是诘屈聱牙,一般读者难以真正理解。而许玉庆笔下有关山东文学村庄意象的解读却如诗章一般娓娓道来,不是生搬硬套地说教,不是一板一眼地解释名词概念,他的研究结果付诸纸上,呈现在读者眼前时也正如山东文学中的村庄一般充满了灵动与趣味。读许玉庆对文学中村庄意象的解读,仿佛跟随着他看到了莫言文字里把头扎进亮晶晶河水里的肥鸭子和骑在毛驴上披着红盖头的新娘子;看到了张炜梦中清澈迷人的芦清河,闻到了刘玉堂说枣花盛开时的甜蜜空气。他的解读正如他所予以关注与喜爱的山东文学的村庄意象般,富含浓郁而又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文气息。

窃以为此书是文学理论书籍中较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本书分为四个章节,第一个章节按历史脉络梳理了新时期山东文学中村庄意象的传承变化;第二个章节按山东不同文化体系中的意象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三章进一步延伸,从审美性与文化性的角度去分析村庄意象的内涵;最后一个章节作者联系当下山东的文化产业,联系实际纵向深度挖掘了村庄意象在文化产业中的运用,以期提供给读者文学意象的现实意义。这四个章节纵向连结,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是不可多得的倾心之作。除此之外,作者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所提及的专业知识,在章节之前还特设导论部分,为读者提供了自己关于意象的见解,站在一个较高角度去俯瞰有关村庄、村庄意象的发展历程以及自己对意象相关知识的理解。虽在论证时循规蹈矩,但窃以为这样总分式的论证方式更有利于普及大众,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本书的全部意旨。

正如许玉庆的老师在序言里所说“本书的脉络与此前的相关资料大相径庭。不再是就作家作品谈沂蒙,而是从村庄谈起,脉络在村庄意象之中”,从村庄入手,小心翼翼地拨开隐匿在雾后面的若隐若现的村庄意象,这带给读者的绝不仅是山东齐鲁文化的博弈与相容,更是山东自然地貌、风土人情的一次全方位体验。本书擅于引经据典,对作家们描写的关于山东的作品如数家珍。在谈及改革开放初山东文学的文学意象时,他在 《觉醒的村庄》一章中说到“首先,展现新与旧两种观念的冲突,赞颂新生事物的美好,批判传统痼疾的僵化保守……”,而后举例子分析张炜塑造的村庄新女性意象,称赞她们是心灵纯净的、善良可爱、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的村庄新女性,她们所代表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抗争和倾诉它是生命力的体现,也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书中出彩之处还在于作者擅长将自己的语言与他所提及的作者作品相结合,“树林子到了喧闹的时候:风声、鸟声、远方的人声……年轻人对未来的诗意期待,心中升起的纯真、好奇的情愫、都在青翠欲滴的竹子里生长。”衔接自然,一气呵成!书籍所举意象更是精辟,作者具有精准的捕捉能力,在《沂蒙文化与村庄》中,他发现了“崮”意象在文学作品里的运用,分析总结了“崮”作为山东特有的地貌所承载的文学功能;在民俗风情意象的总结里,更是向我们展现了神秘奇妙的婚丧意象。如此,他便带着读者有条不紊地跟着书去理解与感受藏匿在文学作品里的山东文学意象,来去自如。

就像书名“诗意与涅槃”所揭示的那样,村庄的存在是曾如水墨画般的淡雅,恣意洒脱,它是诗意般的存在与向往,是骚客心里所独留一隅的宁静归处。那里有纵横交错的小路,有鸡犬相闻的昏后,有蒲扇下打盹儿的夏天。可同样的,村庄不可能画地为牢,在变革的历史洪流中,它势必也会遭受或多或少,或自主或无奈的变迁。这些变化伴随着村庄里的孩子长大,也暗含于村庄出来的作家笔下,成为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却都代表着村庄的意象。而现如今村庄的存在正如海子所说的那样,是我们的病,它亟待改变,却又因眼前雾气朦胧的现状不知该向何处而去。我们或许无法摸清那云里雾里的村庄模样,但却可以去文学的村庄意象里去看下曾经的村庄模样。

新闻推荐

海纳第十届人力资源管理大会召开 加强人才驱动,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本报济南11月27日讯(记者朱贵银)23至24日,由山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办的2018人力资源创新与发展大会在济南召开...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