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中拉文明和羹之美 隔海相望 亘古有奇缘

安徽工人日报 2018-11-26 06:24 大字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山海经》中的美丽传说,承载了中国古人穿越海洋抵达彼岸的美好愿望。随着现代考古和基因测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努力探究比已知海上丝绸之路更为久远的海上交往活动,正在寻找中华文明与拉美文明在远古时期是否有过某种形式交往活动的答案。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苍茫浩淼的太平洋,是古人难以逾越的天堑。一些人以此解释为何中国的古代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只往西行、不向东往”。

但是,1761年,法国汉学家约瑟夫·德·吉涅向法国文史学院提交了一份语惊四座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早在公元5世纪下半叶至6世纪初,中国人可能就跨越太平洋与美洲大陆有过多次人员交往。

一石激起千层浪。法、英、美、日、德、俄、意、荷等多国知名学者此后展开激烈辩论,发表论著数十篇,形成两派对立意见。1846年,英国翻译家梅德赫斯特提出武王伐纣、周灭商朝、殷人东渡、航渡美洲的假说,并且把中华文明与墨西哥等地的奥尔梅克文明关联在一起。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章太炎等中国学者也加入讨论。

不过,250多年来,这一谜题始终未解。

从现代科学严谨性出发,古代中国与美洲之间是否有人员交往的问题,因缺少确凿可信的史料和文物证据,仍处于悬疑状态。学界无法论证一种持续性海上交往的可能性,也无法否定一种偶然性交往的可能。

但各方考古专家从未停止在太平洋两岸文化遗址中寻找答案的努力。

在浙江河姆渡、山东大汶口、大洋洲波利尼西亚、南美厄瓜多尔等地,考古人员先后发现一种形制非常相似的“有段石锛”。专家们至今仍在讨论,这种石器时代人类工具的高度相似性,是否在暗示远古时期某种跨越太平洋的人类活动。

在中国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江西跑马岭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人员先后发现2粒和4粒炭化花生种子。目前,全球植物学主流观点认为花生原产于南美洲。

已故美籍华裔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张光直曾提出“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的假设。他认为,两种文明也许不存在前后相继、谁传给谁的问题,但可以把两种文明放到人类演进历程的更大时空跨度中去考察是否存在某种共同的祖源。

近年来,这种跨文化的考察研究以及中拉学者专家的对话讨论正越来越密集和深入。一种探寻远古文明之缘的力量,正推动双方学者加强交流互鉴、彼此深入了解、扩大研究领域。

两大文明中一致中有差异、差异中存相似的特征,也许正是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逻辑哲学。(据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新闻推荐

山东省首届高智尔球公开赛在峡山开赛

本报讯(记者刘晓杰)11月24日,山东省首届高智尔球公开赛在潍坊峡山(国际)高智尔球主题公园开赛,来自全省的33支队伍...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