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古代“北漂”牛人多 □李志刚

达州晚报 2018-11-20 10:05 大字

如今的“北漂”,特指在京谋生,却无户口、享受不到入托就学、购房等城市福利的群体,在当下人眼里,有点弱势群体之嫌。

其实古代也有“北漂”,但古代“北漂”,不仅不属弱势群体,且牛人不断,这是咋回事呢?

唐朝之前,官员选拔多靠家庭出身,加上严控人口流动,所以,“北漂”这个群体其实很小,几乎没有统计价值和研究意义。

真正推动“北漂”形成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其实最应该感谢科举制的诞生。

隋唐创立科举制后,政府的人口管制政策开始松动,最先受益的就是会读书的人。因为根据科举制规定,那些在县考、省考中胜出的佼佼者,必须去京城参加“会试”、“殿试”。

于是这些“人中龙凤”,就成为当时中国第一批“北漂”。在古代,大部分贫寒子弟无钱读书,能读书的人,在地方也算非富即贵的家庭,当然算不上弱势群体。

隋唐科举制不仅看分数,还要看有没有权贵名流推荐。为了金榜题名,“龙凤”们一般都会提前一、两个月抵达京城,熟悉考场环境,寻访权贵推荐,顺带游览京城风光,然后按时参加考试。

考完试后,这些读书人还必须在京城再“漂”一、两个月,以等候发榜之日。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既没高铁、飞机,也没有电话、手机,如果考完就回家了,恐怕考生就是中了状元,也很难在第一时间获悉喜讯。

于是,在唐朝长安城的大街小巷,经常聚集一大批“北漂”的读书人,他们在熟悉考场后,就怀揣自己的得意之作,四处拜访权贵、名流,只为求得一份推荐书。

当年,白居易参加科举考试,也提前赶到长安,他就曾怀揣自己的作品,拜访了唐朝著名的诗人顾况。

顾况拿到拜帖,先看了看白居易的名字,

幽默地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长安城粮食很贵,房价也很贵,能在长安住下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顾况看完白居易那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后,立刻被他的才学所吸引,不禁脱口而出,能写出这样的东西,“道得个语,居即易矣!”意思是:“凭你白居易的才学,留在长安没问题。”

于是,在顾况的推荐下,白居易顺利通过了科举考试,尽管在京城前后“漂”了差不多半年,但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尽管后来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最后还是做到了刑部尚书,也算是“北漂”中的牛人之一。

史上最疯狂的“北漂”,非李白莫属。

李白的“北漂”,不仅要比白居易早好多年,而且他还属于“全国漂”(简称“国漂”),尽管如此,李白在“北漂”时发生的故事,却最为传奇。

他先是全国“漂”,因此结识了不少名人,进入长安时,他已是而立之年。贺知回看了他写的诗文,说他的诗“惊天地、泣鬼神”,于是李白很快誉满京师,但李白一得瑟,又离开京城去全国“漂”了。

后来,在皇帝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下,四十出头的李白被唐玄宗召入京,考虑到李白的诗名头大、影响远、传播快、流传广,唐玄宗给李白的工作任务是:专门为皇帝重大政务、庆典活动写诗,相当于以诗的形式,撰写帝王重大活动新闻。

可惜李白不知道珍惜这次“北漂”的机会,他经常酗酒,多次耽搁皇帝新闻的正常播发,而且他还不拘小节,一次醉酒,竟然要皇帝宠臣高力士为自己脱靴子。最后,由于李白干的糗事“把柄”太多,最后在高力士的不断进谗下,没干两年,李白就被皇帝赐金辞退。

李白是个诗人,不是当官搞政治的料,也幸亏被皇帝辞退,否则,古代官场多一个庸官,却少了一个“千古流芳”的李白,那才真是文学史的损失。

杜甫也“北漂”了十年,屡考屡败,最后果断抓住机会向皇帝进献诗文,得到赏识,尽管官职不算大,但总算能填饱肚子。

宋朝最著名的“北漂”,非柳永莫属。1009年,柳永从老家山东进入京师汴京(开封),在参加科举考试后,他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但考试前,真宗有诏:“属辞浮糜”当禁,柳永的词风正好属于浮糜之列,于是初试落第。

但柳永屡败屡试,一直考到1034年,最后柳永因为符合朝廷对多次落榜者的优惠政策,才被录取为官。

其实古代“北漂”一族,历史上有名有姓的有很多。自唐初到清末,不说10万进士,光高中状元的就有504人,这其中至少90%以上的状元,都属于“北漂”一族。

新闻推荐

时光轴 子薇

时节已是初冬,天气依然温暖。我以为是老天爷对于我们江南这一带特别的馈赠,及至到山东境内,在如丝的细雨里,也并未感受到丝毫...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