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教育只是一方面 重在文化自觉与自信
齐鲁晚报:现在很多家长愿意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当前国家大力提倡传统文化教育,您认为除了道德教化以外,传统文化还有别的功用吗?
徐勇:近100年来,我们起初学习日本,后来学习美国,再后来又学习苏联,这使得中国的教育出现了革命性的、根本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当中,有很多中华文化的优良因子丢失了,非常可惜。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课程体系源于西方和苏联,这种现代教育体系是教育近代化、学术专业化的结果。现代教育侧重于知识教育,对道德养成方面关注不多。而中国的古代经典,通常都具有厚重的伦理色彩,特别是古人强调读书学习,要引归身受,见诸行事,要知行合一。这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然能熏陶气质、变化性情、提高涵养,对学习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过,我反对将传统文化教育简单归为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当然有道德教育的功效,但道德教育只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方面,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否则就又会把传统文化教育狭隘化。
历史的结论告诉我们,单纯地读经既不能提高国民素质,挽救世道人心,也不能疗治一个社会的乱象,更不能挽救一个王朝的覆亡。传统文化教育的宗旨应当是增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国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有可能解决“我是谁”的身份认同问题,解决我们来自哪里、又将走向何方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而且,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宽容、文化尊重是一体两面;一个只有对自身文化自觉、自信的人,才有可能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一种理解、宽容和尊重。
齐鲁晚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轮的传统文化教育已开展20多年,此前大多是民间个人力量在推广,范围较窄。如今,国家在校园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面临哪些新的困难和挑战呢?
徐勇:近年来,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争论,已经从早期的“要不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逐渐转变到“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哪些传统文化的内容适合中小学教学”等问题上。
目前,传统文化还没有进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中,山东省是第一个将传统文化列为省级地方课程的省份,开展得较好。校本课程是传统文化开设得最多的层级,全国不少学校有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和教材,可是,从教育效果来看并不理想。
中小学校对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普遍具有较大的热情,但普遍缺乏合格的师资,这成了制约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大瓶颈。人们对于“教什么”“怎么教”深感困惑。很多学校没有能力独立开发教材,不知道该如何做。即便已经开设,也心中没底,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否科学。
我们努力推动传统文化进入国家课程,目的就是通过标准研制和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让传统文化教育得以更加健康、有效、持久的发展,改变现今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不科学、不合理的状况。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16日上午,第六届山东省药品检验检测技能竞赛总结表彰大会在济南举行,潍坊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代表潍...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