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教育部为教师行为设“底线” 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涉及各级院校,出现师德失范行为将“一票否决”

半岛都市报 2018-11-17 05:49 大字

近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下统称“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划定基本底线,深化师德师风建设。

在广泛征求一线教师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学者意见基础上,根据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不同特点,准则分别提出十个方面的准则要求,提出倡导希望,划定基本底线。

准则要求各地各校立即部署开展准则的学习贯彻,要把准则要求落实到招聘、聘用、考核等教师管理具体工作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要以有力措施坚决查处师德违规行为,对于有严重侵害学生行为的,一经查实,要撤销其所获荣誉、称号,依法依规撤销教师资格、解除教师职务、清除出教师队伍,同时还要录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任何学校不得再聘任其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

为使准则更好地落地执行、取得实效,同时还制定印发了《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和《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针对准则及有关文件内容表示,准则中的禁行性规定是底线,是从事教师职业的最低要求,是大中小幼职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必须遵守的,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工作司负责人表示,准则是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新形势、新问题制定的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既有正面倡导、高线追求,也有负面禁止、底线要求,是对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十条红线”、“红七条”等师德底线的继承和发展。此前制定的“红七条”等以及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与准则结合执行。

工作司负责人称,为配合准则出台,还制定了《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对2014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建立起违规惩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将适时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推进有力、落实到位、成效显著的地方和学校进行宣传表彰,对行动缓慢、敷衍塞责、问题突出的地方和学校进行通报。据《法制晚报》

■解读考核评价教师,用好奖惩手段

半岛记者魏海洋

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认为,教育部此次下发的教师的“十项准则”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师德素养,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筑牢师德防线的重要举措。他认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中小学校在教师工作考核中必须加强师德师风考核,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摆在首要位置。关键是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评价,唤醒教师对职业道德的内在价值认同。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职业伦理底线,即教师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教育部制定颁布的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集中体现了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要求;另一个是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要求,这些往往集中体现在优秀教师身上。考核评价教师的师德师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针对教师职业伦理底线要求和理想要求,制定师德考核的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广大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的具体行为。师德考核要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采取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形式进行。

“师德考核评价的根本目的,与其说是鞭策后进,不如说是弘扬先进。”张志勇说,要讲好广大教师身边优秀教师的故事,用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去感化、引领每位教师。他认为,要用好奖惩激励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师德考核的激励作用,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职称评定、评选树优等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把师德表现作为广大教师各种表彰奖励的必要条件。

扫一扫,了解“十项准则”详细内容

新闻推荐

天桥数字城管案件回访认可率持续领先城管办事利利索索 居民点赞大大方方

整治前:山东化工厂宿舍30号楼前公共绿地满是垃圾。整治后:经天桥数字城管督办,小区环境卫生面貌改善。天桥...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