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突出“大康复”融入“大战略” 滨州医学院构建新型学科体系,发力新旧动能转换

烟台日报 2018-11-14 06:27 大字

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下肢矫形器。康复专业的学子在全国大赛中夺得一等奖。日前,在最新公布的增列“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科榜上有名。这在填补省属医学院校一流学科空白的同时,也标志着滨州医学院开创的以临床医学为优势、康复医学和残疾人高等教育为特色的“大康复学科体系”,有了更为扎实的根基。“一优两特,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滨医确立的办学格局。”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车先礼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下一步,滨医将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构建与新旧动能转换要求相适应的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实现良性互动,在融入国家战略和山东发展布局中实现办学水平新提升,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构建“大健康”新型学科体系当前,山东省正在全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着力实施“健康山东”发展规划。面对这一系列重大战略布局,高等医学院校应该如何作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事关山东经济发展全局;突出优势特色办学,事关学校内涵发展大局。将大局纳入全局考量,精准对标,加强顶层设计,挑战就会变成机遇。”车先礼观点明确。医养健康产业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直接关乎着“健康中国”“健康山东”战略的实施与提升。滨医作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在医学学科领域积淀了70余年的办学经验。特别是1985年以来,学校开中国残疾人高等医学教育先河,创造性推出了“残健融合、教康结合、学用合一”的中国残疾人人才培养主流模式。“康复医学是医养结合的重要技术支撑,‘大健康’学科专业体系正是以康复医师、康复治疗等人才培养为核心,融合中医康复、护理康复、心理康复、教育康复、康复药物等领域,将医、理、工、管、教等多学科门类渗透融合、协调发展。”车先礼说。在这一体系引领下,滨医的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建设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成为全省唯一获批康复治疗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也是目前全国开设假肢矫形工程专业的5所高校之一。目前,学校正在结合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现状,分析学位授权点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和医养健康产业的适应对接情况,积极培育生物医学工程、药学、中药学、公共管理等拟新增的硕士一级学位授权点。通过“国际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协同培养和学术活动支持计划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到2020年实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的突破。打造康复学科国际创新平台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转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磅礴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际上是向高校提出了新的发展课题,必须构筑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从基础研究源头着手,瞄准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才有可能做好自身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大文章。”车先礼说。近年来,滨医不断推动科研创新提质升级———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7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项目经费达70万以上的重要课题10项;影响因子达到3.6以上的高层次论文50余篇,涵盖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领域。“滨医两校区都处于三带集聚的蓝色海洋健康产业带,在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格局上,带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车先礼认为,科研优势、区位优势最终要转化为效能优势、发展优势,关键在于做好创新融合,拓展服务区域发展的平台和渠道。推进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服务新旧动能转换能力,是滨医发力的重点。车先礼表示,目前,学校正在联合毓璜顶医院、烟台山医院等医疗机构,东方海洋等企业集团,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等科研院所资源,培育建设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天津大学合作,开展认知计算、脑功能和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的基础应用研究、研发康复辅助机器人、上肢运动神经假体,实现协作机器在临床领域的应用;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芬兰卡累利阿应用科技大学等国外一流康复学科机构,共同打造康复学科一流国际创新平台。不仅如此,滨医还与康石医药科技公司等企业合作打造“细胞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海洋生物医药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免疫与生物技术转化研究院”,开展海洋活性分子库建设。同时,立足黄河三角洲生态特点,开发特色抗肿瘤药物;结合半岛特色,建设胶东地区特色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平台。引育“高精尖缺”锻造智库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为此,滨医主动调整人才战略,先后构建起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人才聚集发展模式、以协同创新为中心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以特教康复为中心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以校城结合为中心的基层人才培训模式,逐步形成“高端引育、梯次培养”的人才发展新格局。人才聚集发展模式,重在以学校重点学科群为核心,引育汇聚高层次专家队伍。近年来,滨医用好用活“一事一议”、“齐鲁之约”海外人才、泰山人才工程、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等人才政策,积极开展招才引智活动,面向海内外引进顶尖人才团队和“高精尖缺”人才,短时间内就培养和吸引了包括5名院士、1名“长江学者”、15名“泰山学者”和1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内的高端人才库。同时,通过创新人才组织模式,搭建教师学位教育、学科知识技能培训和高层次研究“三位一体”培训体系和实施中青年教师国际化支持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助力师资人才向高层次高质量迈进。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础上,滨医强化“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构建课内和课外、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的多元化、个性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正在申请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对康复治疗学专业(物理治疗方向)进行国际认证,探索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硕士,争取设置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为破解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基层人才瓶颈,自2012年起,滨医派出了以教授、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等为主体的专家带教团,以“名医+乡医”的融通模式,累计培训乡医8000余名,开创出一条跨区域、全覆盖、长效性的精准帮扶人才新模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时代新命题,滨医也必将主动担当作为,以无疆大爱和精诚医术,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贡献力量。”车先礼如是说。YMG记者逄苗通讯员吕海波常静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中法两国共同举办一战百年华工追思活动 14万一战华工功绩与牺牲不容被遗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12日在巴黎出席了由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和巴黎十三区政府共同举办的一战百年华工追思活动。巴...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