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深情著文史 □靳亚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工作最好的动力。李哥一直喜爱文史,也是位文史工作者。这些年他潜心于文史工作,默默付出,为地方文史工作锦上添花。时光荏苒,阎良文史花开满园报春来,骄人成绩的背后有李哥这样的敬业奉献者。
阎良是关中山东移民最密集的地区,百年前迁徙的大幕就已拉开,齐鲁儿女长途跋涉,历经千难万险勇闯关中。时至新世纪,李哥在工作之余翻阅大量文史资料,发现仅阎良区就有96个山东移民村,人口约5万左右,占全区人口的五分之一。浓厚的移民文化基础、大批有识之士的支持,再加上李哥的多方奔走,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在阎良成立。研究会将努力挖掘山东移民历史文化、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宣传推介的工作视为己任。
移民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次长时间、大范围的交融机会。如今山东移民们已经扎根关中、安居乐业百余年,可是那段迁徙的艰难困苦不容忘却,那份寻根的思乡情绪还是那么悠长,那颗感恩美好生活的初心依然还在。如果能将那段历史形成文史资料记载并流传于后世,对于移民文化的宣扬和传承至关重要。
心怀大爱的李哥多次召集研究会成员,商议编纂《关中山东移民》一书,并把目光投向整个关中地区。多方力量的推进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该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李哥和同事们奔赴富平、蒲城、咸阳等地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采访移民后人、摄取影像资料、查阅县志村情。然而再多资料都是尘封已久的过往,还需要进一步考证查阅,才能让故纸堆里的往事鲜活起来。为此,李哥不辞劳苦的核对、梳理庞杂而繁琐的文史资料。
正是有了李哥和其他同仁们的辛勤努力,该书历时两年编纂而成。2016年1月11日,《关中山东移民》一书的首发仪式在阎良区谭家村举行,政府领导、文化学者、媒体和各界群众参加了此次活动。
阎良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之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一代鸿儒武之望名扬天下。李哥煞费苦心、精益求精,和同事们一道在浩若星海的文史资料中查阅整理、广泛搜集,走访名人故里、按年代推出家谱及族人,因此才有了《儒医武之望》及其他文史资料的陆续出版。
一处处遗址的发现,一组组照片的拍摄,一行行文字的编辑,一条条微信的转发,李哥乐此不疲。这些鲜活的文史资料让尘封的历史重现,让久远的故事再次叩响人们的心灵。追忆一个个远去的人物故事,我们仿佛走进了那段不曾经历的时光,思绪在历史的隧道里自由穿梭。李哥每次微信的转发、美篇的编写、史料的整理,都让更多热爱文史的人们不经意间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原想史料工作枯燥、晦涩,可在李哥的眼里它们充满了无尽的乐趣,每次朋友圈发的信息里,总是既有人物轶事,也有旧时劳动场景,还有家谱族系,更有地方大事记。比如优秀指战员郭子明烈士事迹、阎良民国年间《地亩账》、秦汉栎阳城的发掘保护等,让读者在读图品文之余窥见历史发展的脉络。
我和李哥仅有的一次闲谈中,他谦和礼让、知识渊博,各种文史资料信手拈来,一番相谈让我受益匪浅。临走时,李哥还送我两本文史书籍,勉励我多读多看。
李哥是文史的发掘者也是传播者,更是耕耘者,他用微薄的星星之火,点亮了阎良文史的一片天地。对他的工作、他的努力,我只是通过微信和朋友处得知,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文化是一个地区风土人情、自然山水的集中反映,而阎良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正因为有了众多和李哥一样的执着者和热爱者而生生不息,郁郁葱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亓敏)11月6日,在第十二届珠海航展开幕当天,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西飞民机)与山东太古飞...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