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谏的市井百态青话的人间烟火
[摘要]【艺家言】李苑
作为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全省新创作的优秀剧目,修改后的话剧 《家有遗产》再次呈现在剧场,让观众直面“遗产”这个有些沉重、敏感的话题。
剧场之所以为剧场,就在于它以“剧”形成“场”。不同于其他艺术的传播形态,不同于编剧连谏之前所熟稔的小说、影视的叙事形式,而是通过戏剧的重新解构,舞台导演技术蕴含的巨大能量,让《家有遗产》从小说到剧场,对观众产生最真实、最直接的震撼。这是文字给我们留下的想象空间,也是荧屏难以具备的魅力。因此,即便是演出结束许久,这种力量也有着巨大的潜能,让走出剧场的人沉浸在戏剧所构建的世界中,继续品读连谏的市井百态,体味青话的人间烟火。
《家有遗产》是一出“大”戏,这个“大”首先是作为一个剧本容量的大。两小时十分钟的演出,呈现的是三代人,三组家庭,十个人物在一个突发事件前的无措、对峙、紧张与和解。特殊的生活节点如一记重拳,一下子亮出它最厉害的那招——金钱,用这个亦天使亦魔鬼的家伙,去考验人情冷暖,这容易形成戏剧悬念,也容易落入俗套。悬念从来不是突然的爆炸,而是前史不断推进的结果。而这出戏被观众所认可之处就在于,“遗产”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突发的事件,它是几十年前史的拖拽,是家族内部潜在矛盾的爆发,是三代人中每一个人不同三观的对撞,是剧场内的 “拭目以待”。更难能可贵的是,由于原作小说为剧本提供了强大的背书,所以剧中人的性格、行动的目的,有着非常合理的路径,让角色得以立体、丰满、完整,而这也正是观众被感动的原因。很多年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被某些人所诟病,这不是“现实主义”本身的问题,而是创作者不能真正接纳、建构现实。“现实”这个生活宝库所含艺术素材的巨大,远超过每个创作者的想象,但每一个作者又往往自带滤镜,让笔下的“现实”多了美颜效果,这样的“现实主义”自然要被质疑。
这出戏的“大”,还在于立意的大。剧本创作的思路肯定是起于“遗产”纷争,但是结局意蕴却比利益的分配这种八点档电视剧要深远得多,这就是创作团队的高明之处,没有把这出戏囿于琐碎的困局。剧场上演的是家长里短,但窥见的却是世道人心,正所谓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遗产”让人在利益面前相互撕扯,更让人在面对欲望这个无底洞时显现出占有、退却、迟疑的种种心态。连谏在原作小说前言中的一段话,恰恰是这个立意格局“大”的印证:“遗产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后的礼物……应该是:用家这个形式,让进入到这个家庭中的人变成世间最为亲密、永不背弃、在人生路上相互扶持的亲人。 ”所以才会有了贯穿全剧的一个重要道具——那幅挂在客厅的“忠厚传家久”,兄妹在争夺遗产的过程中发生了争执,以至于摘下了那幅字。这五个字代表的中国人向往的田园诗情、耕读继世的理想家庭秩序顷刻破灭,一家人分崩离析,并非遇到了生活的艰难困苦,而是恪守的道德准则坍塌。这种亲情的倾覆,是创作者对人性和现实的拷问,更能引起观众的沉思。
《家有遗产》同时也透露出青岛市话剧院“野心”之大。这是青话时隔十二年来,又一次排练大型现实主义题材的剧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青话欲求突围的想法。近些年年轻化的成人戏大多是移植京沪热门小剧场话剧,这种演出方式,在保证票房和演出质量的同时,却也暴露了原创无力的短板。我们可以把这种做法理解为这个传统的优秀院团,对话剧市场求稳的心态,但毫无疑问,我们也期待着已过甲子之年的青话,能够在新一轮的成人戏市场有所发力。《家有遗产》让我们看到“创作”状态的青话正在回归,两年多精心打磨的剧本,二轮演出展示的成果,观众热烈的反响,让这出戏妥妥地接上了地气,成为一部对舞台艺术负责的精品。当然,艺无止境,青话还在继续打磨这出戏,相信假以时日,《家有遗产》一定会如珍珠般在青话的舞台艺海中熠熠发光,成为剧院的保留剧目。
《家有遗产》的“戏眼”就在于墙上那句“忠厚传家久”,而这句诗的下句就是“诗书继世长”——不求显达富贵,但求宽厚容人、知书达理,是国人最朴素的对于家风传承的内涵解读,也是国人立身处世、圆融长久的生存智慧。郑家老爷子去世了,那幅字历经风波,又被挂在了墙上,这其中蕴含的文化意味,无时无刻不在提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把良好的家风作为一笔精神财富。而每一场精彩的演出落幕之际,又何尝不是在每一个观众心中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呢?
(作者简介:李苑,青岛文化研究院编剧。 )
新闻推荐
世界顶级美容机构入驻青岛 百泰可在岛城开设体验中心,全面布局山东市场
半岛记者马正拓报道本报11月6日讯11月6日,百泰可·城投健康管理项目(山东)签字仪式在城投集团举行,大型国企正式“...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