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在山东农业大学召开 植物科学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王桂利
本报通讯员郭翠华
“作为植物学家、生物学家,我们在科研中要主动对接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积极思考自己的研究方向,助力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推进种植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由以粮食为核心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饲草作物的三元结构转变。”10月19日至21日,在山东农业大学举办的2018年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和2000余名植物科学研究人员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这次会议,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孙大业、陈晓亚、韩斌、种康、刘耀光,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康振生等8位学术界“大咖”,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2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的众多专家学者参加。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表示,专家学者必须一头攀登科研高峰,一头连着生产实践,也就是“顶天立地”,开展前瞻性、实用性和关键性研究。多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引导植物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先后在作物基因克隆、植物干细胞演化以及生物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有些已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大会期间,100余位专家教授围绕植物发育生物学、基因组与演化、基因组分析与应用、植物复杂农艺性状解析、激素生物学、逆境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编辑与生物技术、作物生产与绿色增效、光合作用生物学、免疫与作物抗病等研究方向,通过学术报告、现场互动,研讨国内外植物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展示新成果,分享新想法,并交流下一步研究思路和内容。会议同时举办了青年学者论坛,10余名青年研究人员作了学术报告。
对于植物科学研究如何为当前国家乡村振兴重大发展战略服务,院士、专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我们要不断示范推广植物科学研究新成果,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安全,生产更多的优质农产品,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认为,作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要围绕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目标要求,考虑怎样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如培养抗病品种、研究病虫的发生规律等,为“双减”提供技术支撑,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实现生态环境更加绿色、更加优美。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认为,要以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开展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植物学会希望把不同学科的科学家组织起来,开展研究,研讨交流,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支撑。下一步将针对国内不同区域,分别进行科研合作与交流,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表示,农业、农村振兴关键靠技术创新研究,靠新成果的应用推广。
新闻推荐
山师紧密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需求 优势学科破解传统产业“绿色密码”
□本报通讯员昌兵崔勇本报记者王原深秋时节,黄河三角洲数十万亩甜高粱在夕阳的辉映下,犹如铺...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