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曲集》:艺术价值比之《聊斋志异》不遑多让□本报记者 赵晓林
提起“聊斋”,人们自然想到的是中国古典小说名作《聊斋志异》,想到蒲松龄。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蒲松龄还编写过一部非常独特的著作——《聊斋俚曲集》。近日,齐鲁书社特别推出了最新编印的《聊斋俚曲集》。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用山东淄川一带的方言土语,利用当时民间流行的时调俗曲,创作的说唱或戏剧艺术作品。其中,有的直接改编自《聊斋志异》,如《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富贵神仙》《(难曲》;或取材于现实生活,如《墙头记》《穷汉词》;或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如《丑俊巴》《快曲》《蓬莱宴》《增补幸云曲》。意在宣扬伦理道德,针砭世道人心。文笔诙谐泼辣,内容深刻生动,与《聊斋志异》交相辉映,是俗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
20世纪蒲松龄研究第一人路大荒先生曾说:“《聊斋俚曲集》和《聊斋志异》同是我国古典文艺园地里的奇葩,《俚曲集》的艺术手腕较之《聊斋志异》也无多逊色。”所以,本书的学术地位非常高,可以说与《聊斋志异》共同代表了蒲松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且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与《聊斋志异》相比,聊斋俚曲在艺术价值上不遑多让,可是在知名度上却有天壤之别。
“如今,各种版本的《聊斋志异》层出不穷,《聊斋俚曲集》却难得一见。”本书编辑张超表示,蒲松龄纪念馆以馆藏抄本为底本,以路本、盛本为参校。此次整理出版,不仅填补了市场空缺,而且极具校勘价值。
方言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是一种障碍,但音乐是相通的。在音乐方面,聊斋俚曲使用的时调俗曲曲牌有50多个,演唱方式流传下来的有10多个,因而也被誉为明清俗曲的“活化石”。而且,音乐也是聊斋俚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邀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把聊斋俚曲的经典唱段演唱并收录于书中,‘唱’给读者听。信息时代,纸质图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这点尝试算是传统出版朝着融合发展迈出的一小步。”张超表示,此外,书中还附录了20世纪60年代初淄博市文化馆工作人员记录、整理的曲谱等。“我们还设置了音频二维码,读者打开微信扫一扫,聊斋俚曲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会把聊斋俚曲的经典唱段唱给你听。”
新闻推荐
本报威海10月24日讯(记者冯沛然)20日,由山东大学与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山东论坛(2018)在威海开幕。论坛共吸引...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