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从“一进大门很难看”到“个个都想往里搬” 岚山:“泼绿”泼出居民新生活

大众日报 2018-10-24 04:56 大字

□记者丁兆霞通讯员陈磊报道

本报日照讯“打竹板响连环,我是山海家园住楼员,已经住了七八年……”10月20日晌午,在岚山区岚山头街道山海家园小区的小广场上,85岁的徐从约老人精神矍铄,朗声说着快板。

“山海家园很好听,一进大门很难看。遍地都是草,老鼠来回窜,垃圾堆成山,楼房门前也黑暗,居民个个都想往外搬。”原来,老人所讲的是小区的变迁。诉说完了小区前些年的破败,只听老人话锋一转,“多亏办事处领导得好,投了人民币200万。请了物业队,人员安排得挺齐全。整卫生、管水电,一天到晚不得闲。苍蝇没有了,垃圾也不见,楼房门前很整齐,广场树下来休闲,个个都想往里搬。”

“说的真是没差,我们小区跟前两年相比真是一个天、一个地。”小区居民78岁的张永田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卖房子没人要,现在环境好了,小区跟个花园似的,房价跟着涨了,没人愿意卖了。”小区一位工作人员,证实了老人的说法。两年前,这个900来户的小区,入住率尚不到一半,现在小区入住率则达到了90%以上。

原先烈日直晒下的停车场有了树荫,杂草丛生的地方现今都是养眼的绿植……正如其他正在急遽“变身”的小区一样,山海家园小区的变化,得益于岚山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泼绿”努力。

按照“规划有高度、建设有厚度、管理有力度、城市有温度”的要求,今年以来,岚山区住建局突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两项重点,对标创建补城市短板,通过拆墙透绿、破硬造绿、见缝插绿拓展绿色空间,着力构建以公园和人工湖为支撑,以道路绿化为骨干,以街头景观为节点,以公共绿地、庭院花圃为点缀,以城郊环境绿化带为呼应的城市绿色生态体系,实现城市景区化、景区城市化,景在城中、城在景中。

记者了解到,岚山区计划三年共计实施37项公园绿地及生态修复工程,新增绿地面积352.3万平方米。其中,在单位和各小区增绿补绿之外,今年重点规划建设6处公园、3处街旁绿地及9条道路绿化提升改造。

精品理念贯穿这些工程建设始终。为把每一项工程都做成精品,打造“节点盆景”,岚山区住建局请高水平设计单位规划设计,选高水平队伍施工,今年规划设计的6个公园,全部聘请国内高水平设计单位设计,亲子公园聘请苏州启迪设计集团设计,罗山公园、厦门路绿化等聘请北京林业大学设计。目前厦门路绿化、岚山西路提升已初显效果。

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中,岚山区还注重做好与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城中村改造、城市精细化管理等的结合文章。一方面,统筹地下建设和地上建设,“地下”重点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管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善雨水花园、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地上”重在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实施好2018年度城市道路建设各项工程,打通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突出景城一体理念,体现地域特色,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提高道路运行效率,形成能达、速达、便达的交通环境。

据悉,今年岚山区城建基础设施投入17.38亿元,其中与山东财金集团合作,通过PPP模式进行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的就有15条道路建设、21个城市双修项目,总投资11.39亿元,项目已入库并开始实施。

另一方面,将城中村改造作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载体,岚山区在小区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坚持高标准,硬性规定“已建成小区不低于25%,新建小区达到35%以上”的绿地率,让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在家门口享有更多的绿色、安全、舒适、怡情的休闲空间。

将创建工作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相结合,今年,岚山区制定了《关于建立岚山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施意见》,严格网格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问题早发现、勤调度、常严管。自去年以来,投资9000余万元对城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修补,城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区财政又拿出2000万元用于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奖补,排名靠后的乡镇取消补助资金,并按照市、区两级考核落实相应组织措施。同时,加大对市场化运营公司的考核,每月一考,严考重罚,倒逼管理水平的提升。

新闻推荐

山理工教授兰玉彬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本报记者刘伟通讯员陈兆磊报道本报讯10月22日,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简称欧洲科学院)在法国巴黎举行...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