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尤墨书坊》丛书读者见面会 永遇乐书画小品七人展

济南时报 2018-10-19 14:13 大字

主办:济南出版社 济南时报 朴莲艺术空间 承办:艺周刊 清和集时间:2018年10月28日14:20 地点:清和集BCmix美食书店(燕山立交桥东南角·中润财富中心1号楼2层)艺术家:岳海波、于新生、韦辛夷、李兆虬、张丽华、李勇、于明诠活动流程:14:20—15:00 作者签名售书 15:00—16:30“永遇乐——《尤墨书坊》丛书座谈会”

岳海波,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委员会委员。于新生,山东省美协顾问,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韦辛夷,山东省美协顾问,济南市美协主席,山东书画学会副会长。李兆虬,山东城市出版传媒集团美术总监,济南市美协副主席。张丽华,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协会员。李勇,山东工艺美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于明诠,山东省书协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读尤墨,永遇乐□臧文涛

近日,济南出版社推出了《尤墨书坊》丛书,包括六位山东省著名书画家的文集——岳海波的《也就这么一说》、于新生的《看不到自己》、韦辛夷的《我看可以》、张丽华的《见字如画》、李勇的《倒骑驴》、于明诠的《自以为是》。此外,李兆虬的《尚书坊》也同期出版。

如此多的书画家文集同时推出,在出版界并不多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山东书画家深厚的文学底蕴。

自古以来舞文弄墨不分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书画与文学似乎渐行渐远。

拿书法来说,好像给人的印象就是变着花样用毛笔抄写唐诗宋词,而且往往真的是照着工具书去抄,不抄错就谢天谢地了,从作品中,丝毫看不出书法家的个人文化修养。

拿绘画来说,中国画发展到元明后,成为文人展示修养的载体,成为人文情怀的寄托,然而如今,似乎造型、构图才是头等大事,中国画越来越“美术”,却越来越不“中国”。人文修养的缺失,让书画作品缺失了灵魂,沦为空洞乏味的标本。

幸好有上述七位先生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他们的身份不仅仅是画家、书法家,更重要的是文人。既有文人的修养,又有文人的风骨,更有文人的情怀。

这七位书画家,都是书画圈的读书人。繁忙的创作、教学、行政事务之余,手不释卷,博闻强记,而且都写得一手好文章。其中有的已经出版过多部文集,有的在博客风行的时代曾经让我们在网上领略过韵味十足的文笔。

这七位书画家,还都是书画圈的“段子手”。据说幽默是智力过剩的表现,如此说来,这几位都是“智者”。生活中,岳海波、韦辛夷、李兆虬三位先生都是讲笑话的高手,几句话就能逗得一桌人前仰后合;于新生、张丽华、李勇、于明诠几位先生也都是锦心绣口,能说会写。有的是妙趣横生,有的是暗藏机锋,难怪这套文集被定名为《尤墨书坊》。

于明诠先生给在下赠书的时候,在扉页题了“永遇乐”三个字。让正在琢(活动名称的我灵机一动,通俗一点解释,“永远都能遇到乐子”,这不就是现成的名字吗?

最后拿老师们的书诌个对联“幽一默”吧:上联是“倒骑驴自以为是也就这么一说”,下联是“见字如画看不到自己我看可以”,横批——“永遇乐”!

新闻推荐

离新国标正式实施不到半年电动自行车走到十字路口

电动自行车是当之无愧的市民“通勤神器”,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其监管和安全性能也是难题,甚至市面上的电动自行车定义...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