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一枝一叶总关情

渭南日报 2018-10-19 01:00 大字

本报记者 颜伟

开栏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取之不竭、历久弥新的宝藏,穿过浩瀚历史长河依旧熠熠生辉,是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思想、民族意志的共同载体和根基。本栏目旨在解读典故,寻找民族强大自信力量的源泉,使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加深入人心。

清代著名文学家、画家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他是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曾任河南范县、山东潍县县令。他为官清正廉明,深得百姓拥戴。官场十二年,他目睹其中污浊深感厌恶,毅然辞官客居扬州,以卖字画为生。

郑板桥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他一生最爱竹,只因竹子象征着虚心劲节、清峻不阿。他最爱画竹,以竹寄情、以竹言志。

他有这样一首千古流传的爱民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时所作。一日,郑板桥挥毫而就一幅《风竹图》,上面就题写了这首诗。他听到园中的竹叶萧萧,就像是灾民的号哭。虽然他只是潍县小小的父母官,但百姓的疾苦就像被雨打风吹的竹枝竹叶,细微末毫都牵动着他的心。

适逢天灾导致山东连年饥荒,潍县竟接连五年发生旱灾、蝗灾、水灾,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他向朝廷恳求赈济,圣旨未下,他便仿效先贤范仲淹“以工代赈”,借兴修城池道路招收远近灾民赴工就食,责令大户富商轮流在道边开厂煮粥,供老弱妇孺充饥。勒令囤积居奇者将积粟按常价卖给灾民,不得发国难财。他自己节衣缩食,捐出官俸救济灾民。朝廷救援迟迟未到,他毅然决定打开官仓放粮。他的爱民之举,却被贪官污吏连番打压。乾隆十七年(1752年),他愤然辞官,回到故乡江苏兴化。虽然他不能再继续护着一方深爱的子民,但他爱民如子的情怀却借着这句“一枝一叶总关情”流传下来,成为新时代爱民为民的为官典范。

新闻推荐

开展宣传活动增强法治观念

洪绪讯(通讯员刘大蔚)近日,洪绪司法所组织开展了《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宣传活动,旨在以这种方式深入学习贯彻《山东...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