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重阳传千年
黄河浪
古往今来,歌咏重阳佳节的诗词枚不胜举。
据文史学家考证,南宋齐梁时期的萧纲是最早歌颂重阳节的诗人。他的《九日赋韵》也是第一首抒写重阳节的诗歌。“是节协阳数,高秋气已精。檐芝逐月启,惟风依夜清。远烛承歌黛,斜桥闻履声。梁尘下未息,共爱赏心并。”魏晋盛玄学,重养气。萧纲首两句以“阳数”、“气”、“精”点明九九重阳的时令特点,立意超脱不俗。
晋宋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是最早以诗词塑造重阳菊花意象的文学家。陶氏一生酷爱菊花,以菊为伴,号称“菊友”,是一位“菊迷”,深得菊花的佳趣。“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陶渊明望着五彩缤纷、芳香四溢的满园菊花,遐想神思,一句“世短意常多”说出了人间纷扰的根源。在酒菊相依的岁月中,除了开怀畅饮以外,是不可能再有什么东西值得患失患得的。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唐代文学家王勃在《九日》中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鲜活的重阳节令图。九月九日重阳节,作者推开篱门,金黄的菊花,傲立寒霜。诗人巧妙地把白衣送酒的典故糅在诗中,诗中有景,景中有典,文釆熠熠。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这是唐代浪漫派诗人李白的《九日龙山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彩的重阳宴饮盛况美景图画:李白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在龙山狂饮,菊花金黄,烂漫绽放,酒至酣处,抬头四顾,看有谁把帽子遗落,欢饮难尽兴,不知不觉中,月上柳梢,但却没有人能舍去歌舞而离开。北宋时期文学家、画家苏轼的重阳诗句“黄花与我期,草中实后凋”点明菊花傲挺霜寒的品格,“香”与“色”,赞颂菊花的仙骨;“伯始真粪土,平生夏畦劳”感叹小人暴餮仙物,也不能延年益寿;“持我万家春”清新豪健,“夕英幸可掇,继此木兰朝”比喻夸张,独具风格。
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每个人的体验,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人能够用如此高度概括的诗句准确地表达。
诗圣杜甫在重阳节与友人尽欢,头发短稀,只好“笑倩旁人为正冠”了。当他举目遥望蓝水远落、玉山高寒的时候,不禁低眉静思:山水无恙,人事难料。于是在朦胧之中,端详着菊花园,自问:明年重阳有几位健在之人来聚会?诗句中含有凄凉,旷放之内深蕴着痛楚。“醉把茱萸仔细看”七个字,胜过千言万语,堪称“看茱萸”风俗之景的千古绝唱。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是王昌龄重阳佳作《九日登高》中的诗句。秋雨过后,云开雾散,群山青翠温润,重阳佳节的美丽秋景映入眼帘。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重阳诗句这样写道:“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诗人重阳守在宫中,美酒名花不能赏,情绪难以平复,用吟唱咏菊诗句,缓解作者的重阳思友之情。“犹有些些旧管弦”说明闰重阳没有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但对诗人的意义特别重大,可以解除十五年重阳没有饮酒的束缚,于是“东篱独酌一陶然”。
在《醉花阴》一词中,“佳节又重阳,人比黄花瘦”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文学家李清照对重阳相思没有结果的咏叹,在多愁的细腻情感中,泛漾出淡淡的善感哀伤。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坚庭在重阳节作的《南乡子》中,鄙弃富贵功名,纵酒颓放、傲笑人世的旷达之情体现在诗歌里,豪放中自有峭健。
南宋时期思想家朱熹的重阳佳作《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得归字》以“去岁重阳客思归”点题,“短发无多休落帽”借用孟嘉落帽的典故,“故山此日还佳节,黄菊清樽更晚年”,重阳“佳节”、孟嘉“落帽”、黄菊“清樽”,有景有典,诗作功力非同一般。末句“相看下视人寰小,只好从今老翠微”借景明志,意欲青山为伴终老,在铺叙中表达了重阳佳节时的诸多情怀。
南宋时期著名词作家辛弃疾的《念奴娇·重九席上》是咏颂重阳佳节词作代表作品。“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爱说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劳声切”“临风一笑,请翁同醉今夕”。重阳秋风寒蝶依旧,釆菊东篱,千古风范,佳节良辰,琴瑟相和,临风而立,酒不醉人人自醉。
元代大文学家卢挚在《沉醉东风·重九》中把重阳佳缘、秋菊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题诗红叶,演绎了一段人间姻缘。重阳佳节,相聚酒肆,清歌小曲,赏菊饮酒,一时昏醉。这种时节,月朗风清“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是“下笔如有神”的重阳秋景实况描写。
古人重阳赋诗词,精神财富千年传。为我所用正当时,中华梦寐定时圆。
新闻推荐
新款小烧饼周村烧饼是每个周村人都非常熟悉的小吃,可以说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9月28日,在济南召开的儒商大会上,一...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