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围城”如何破解:煤炭大省山西紧锣密鼓开展蓝天保卫战
蓝天下,星原集团正在进行烟气脱白工艺改造。改造完成后,脱硫塔上将不再出现白色烟气。
今年以来,汾渭平原被明确列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之一。煤炭大省山西,进一步加大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力度。
山西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2017年,在全国74个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位列最后的10个城市里,山西仅占一席;今年7月起,生态环境部将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范围扩展到169个城市,在上半年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相对较差的20个城市名单里,山西有7个城市在列。
山西蓝天保卫战进展如何?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如何攻坚克难?近日,记者深入临汾、晋城、长治等地采访。
根子上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问题,“工业围城”现象严重
“山西环境空气质量目前呈现“基数高、降幅低”的严峻态势,2017年我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国倒数第一,二氧化硫浓度全国最高。今年1—6月份,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2%,降幅低于天津、河北、山东、北京、河南。优良天数比例为49.9%,低于山东、北京、天津。”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坦言形势严峻,环保治标和治本的压力都很大。
今年上半年,山西11个设区市中,仅忻州、朔州PM2.5平均浓度达到序时进度,其余9个地市均有明显差距。晋城、阳泉因未完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确定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被生态环境部约谈,并被实施区域限批。
“现在环保抓的问题,主要是存量,增量不是主要的。存量问题表面看是环保问题,根子上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问题,表现是“工业围城”严重。”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山西是全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大省,煤炭占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高达87%,单位面积耗煤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左右;电力、焦化、建材、冶金等主导产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均位于全国前列。
在晋城市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分布着5家火电企业、11家化工企业、82家钢铁(铸造)企业、14家建材(水泥)企业、8家燃煤供热企业。这些企业年燃煤量由2005年底的700余万吨,增加到了2017年底的1700余万吨,增长了142%,年排放二氧化硫4.4万吨、氮氧化物3.8万吨、烟粉尘5.2万吨。
在长治,主城区30公里范围内有工业企业35家,包括18家焦化企业、6家水泥企业、4家钢铁企业、6家燃煤电厂、1家平板玻璃企业,同样呈“工业围城”之势。
海拔400米的临汾,处于“两山夹一河”的特殊地形,四周环山,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但在汾河谷地,聚集着全市70%的工业和人口,在西南通风通道上就有11家焦化企业,给环境治理带来极大挑战。
与工业围城相伴,山西重型货车通行日均约45万次,产生严重的尾气和扬尘污染。研究表明,重型柴油车仅占机动车总量的4%,但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量占比高达78%和82%。仅在晋城,每年就有1亿多吨的煤炭运输量,其中80%经公路运输。
关键在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绿色发展
秋雨淅淅沥沥下着,从晋城市区去往天泽煤气化公司的路上,近百辆运煤重载车堵在路上,过往的客车司机们只好借助沿途小卖部、小饭馆门前的空地,辗转腾挪,艰难错车。
天泽煤气化公司1978年建厂,过去叫晋城市第二化肥厂。“厂子本来在郊区,后来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化肥厂被居民区包围了,运输的重载卡车进进出出产生噪音污染,以前工艺也不是太成熟,排放有压力,老百姓闹意见,2008年就搬出来了。”厂长张泉林说,“今年1—8月盈利1个亿,全投入环保设施改造了。”
天泽公司对各原料、灰渣堆场全封闭,实施输煤、备煤系统密闭输送改造,从源头上减少了二次扬尘污染,各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了特别排放限值标准。投资3500万元的烟气脱白深度治理项目计划于10月底完成,将进一步降低烟气中污染物排放浓度。
“达标排放不是不排放,晋城市工业围城对生态造成的压力太大,单纯搬迁而不转型,最终仍难有出路。即使搬迁了,很快又会面临二次搬迁的问题。”晋城市环保局局长郎诗华说。
天泽公司已投资5000万元,新上10万吨液化气项目。“下一步发展目标是精细化工,只有转型才有出路。”张泉林说。
今年7月底,山西省政府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绿色发展列在首位。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推动实施一批水泥、平板玻璃、焦化、低端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搬迁工程。同时,重点区域禁止新增焦化、化工园区。
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干部在污染企业搬迁和关停上有顾虑,最大的担心是对GDP的影响。一位市政府副秘书长说:“我们市工业围城严重,大刀阔斧砍下去,GDP极有可能拦腰砍断,如省里没有政策,这个后果地市不敢想象。另一方面,不砍掉旧的、落后的,新的产业又起不来,于是陷入两难之中。”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需要持续保持环保高压态势。在晋城,郎诗华“火线上任”一个多月以来,建立区域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科级领导带队分白天组、前夜组、后夜组巡查重点区域,建立清单台账,下发“三色督办单”(蓝色限期整改通知单、黄色催办通知单、红色追责问责通知单),推动环境治理。
郎诗华说:“我做好了挨处分的准备,也做好了当“恶人”、得罪人的准备。市长能约谈县长,我就敢约谈副县长,一定要动帽子,大家才会重视。”
记者在山西各地采访时了解到,通过实施差异化管理、奖优罚劣,以环保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重污染天气袭来要求企业错峰生产时,根据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程度,实施差异化管理,不搞一刀切,谁改造彻底谁就优先生产,谁改造彻底谁就较少限产。
运输结构的调整,也正在大力推进。在山西东大门阳泉,煤炭运输越来越绿色。阳煤集团借助京津冀地区散货运输“汽转铁”政策,与天津港务局、北京铁路局、百度公司共同组建“山西(阳泉)国际陆港集团”,今年1—6月,阳煤集团煤炭销量超3600万吨,铁路外运量超2300万吨,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又推动了行业转型升级。
坚持走科技治污、依法治污、系统治污的路子
在今年7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1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上半年空气质量排名中,临汾位列倒数第一。临汾正在全力突围,在铁腕治污的基础上,努力走出一条科技治污、依法治污、系统治污的路子。
从晋城开车到临汾,一下高速,记者就看到,当地交通、交警、环保、工商、质检等部门联合在高速口设立柴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污染治理点,散发宣传单和优化通行路线图,实施车、路、油污染管控。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临汾坚持环境容量倒逼工业企业转型,以环境承载量确定工业排放量,大力推动企业退城入园,关小建大,节能减排,优胜劣汰。”
临汾已委托生态环境部的技术团队进行攻关,进一步摸清环境容量。随后,将借鉴碳排放交易的办法,创新治污政策措施:焦化等企业在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后,可竞标获得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配额;对无法实现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进行大幅度限产,直至停产淘汰。
临汾市襄汾县星原集团总经理李合钢,对创新生态治理的思路很支持。星原集团是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去年利用余热为周边9个村庄4700户村民提供140万平方米的供暖热源,替代区域内3000余台燃煤小锅炉及土暖气,一年减少燃煤消费量4.68万吨,相应减少大量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排放。李合钢期待,在竞标排放配额时综合考虑企业在生态治理上的贡献。
对于有转型意愿的重化工企业,临汾将利用经济杠杆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市环保局局长李永芳说:“将用竞标排放配额时的招拍挂溢出资金,组建产业转型基金,政府财政再注入部分资金,引导企业向文化旅游、新型装备制造等领域转型。”
在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质量的同时,临汾大力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实施华翔3D打印等一批重大转型项目,持续提升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发挥人文、自然资源优势,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临汾坚持两条腿走路,治标与治本结合,实施环境容量管控、大气环境治理等八大工程,将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李永芳说。经测算,今年临汾生态治理八大工程完成后,预计可减排二氧化硫2.48万吨、烟粉尘4.69万吨。
一些可喜的变化,正在发生。据统计,临汾市区与去年同期相比,PM2.5日均浓度下降了24.5%,PM10日均浓度下降了15.4%。
在临汾古城公园,记者遇到一对亲家母照看着10个月大的小孙子。蓝天下,3个人在公园池塘边游玩,好不惬意。俩亲家在临汾生活了30多年,她们感慨地说:“以前一天不拖地,地上就有一层厚厚的黑灰,走一走,全是黑煤印子;白天外头工作一天,回到家,脸上一抹,就是一层黑灰。现在真是好太多了,不是一点半点。”
(原标题 煤炭大省山西紧锣密鼓开展蓝天保卫战 “工业围城”如何破解)
新闻推荐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据新华社郑州10月12日电(记者/王烁)武胡景,1899年出生于河南孟县。1921年夏考入唐山交通大学预...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