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东汶南村民科技种姜,蔬菜大棚月月产鲜姜 生姜住上了“地暖房”

莱芜日报 2018-09-29 01:02 大字

□本报记者 张鸿儒 亓莹莹

9月14日,位于莱城区高庄街道东汶南村的生姜种植合作社内,种姜“老把式”亓军平真的给乐坏了。一是所承包的蔬菜姜大棚丰收了,这一轮成熟的8000余斤鲜姜陆续被装入礼品盒发往各地,“备战”全国中秋节、国庆节市场;二是去年开始应用的一项种姜“黑科技”产生了效力,它让蔬菜姜大棚月月产鲜姜,真正成了“聚宝盆”。

“俺们这的姜不愁卖,它吃起来嘎嘣脆,还是睡‘地暖\’长大的哩。”亓军平说。

东汶南村出产的鲜姜与普通鲜姜相比,从外观上看,红芽比较多,比较漂亮;从口感上来说,姜丝比较少,辣味素比较少,芳香素比较多,爽脆可口。市面售价平均在20元/斤,效益非常可观。

亓军平告诉记者,东汶南姜曾一度成为进京的贡品,但在21世纪的当代却渐渐没落,村里人甚至放弃种生姜。直到2014年底,“80后”的亓新华担任村支部书记,决定带领村民发展大棚振兴生姜种植业,情况才扭转,但过程还是很曲折。

2016年4月,东汶南村成立生姜种植合作社。“那年冬天,由于没摸清生姜的生长习性,到11月份,地温低于20℃时,生姜就开始休眠了,结果那一次一株产量仅两三两,正常情况下都在一斤。”亓新华说。

后来,村里聘请山东农业大学的徐坤教授和市农科院专家全程辅导,为其“保驾护航”。合作社创新建造设施,搭建高温大棚和包含锅炉、水泵和水管在内的热水循环系统。

在每一个热水管的侧面有很多小阀门,阀门和细管道连接,细管道位于每一行大姜根部以下合适的距离,热水通过小细管流入之后,提高地温,管道里的热水一直在循环流动着,不断促进大姜生长。“这就好比是给大姜装上了‘地暖\’,我们还建了6个专门用于种姜的大棚,每个大棚里,会划分为好几块,分不同时段栽种,这样能够保证一年四季都有鲜姜供应,月月有产出。”亓新华说。

“这一招种姜,可让俺们农民开了眼。”亓军平说。这两年连续的好收成,让亓军平硬是靠种姜给孩子在城里买了房,给自己买了尼桑越野车。

为进一步整合东汶南村的闲散劳动力,实现全部机械化作业,帮助像亓军平这样的姜农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村里还成立了劳务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

先富带动后富,东汶南村的贫困户也都享受到了合作社的红利。全村28户贫困户,只要有劳动能力,合作社都为其在大棚内免费划出一块土地,种出的生姜由合作社包销。而年龄大的社员,每年都有2000元的保底分红。“现在,合作社里还设有电商部,一群小年轻卖了合作社一半的姜,俺春节前还有一轮姜,盼着卖个好价格。”亓军平说。

新闻推荐

女排世锦赛明日开打 山东师徒三人引人关注郎平带队冲击第二个“三连冠”

郎平的第七次世锦赛之旅,期待率领中国女排时隔32年重夺冠军。9月29日,2018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将在日本开打。本...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