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第五届非遗博览会现场火爆如何将“非遗”变成“生意”?

济南时报 2018-09-17 14:08 大字

非遗剧目表演 记者黄中明 摄

提到非遗,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是一件件充满“乡土气息”的作品?一个个苦苦坚守的面孔?若是你到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转一圈,或许会有不同的感受。博览会上的传承人奋力探索如何让非遗实现自身造血。

植物染、粤绣,散发年轻活力

记者在本届非遗博览会的百花洲分会场遇到了张恺欣,她曾是本报的老员工,也是山东第一位进入非典病房采访的记者。女记者半路出家钻研传统手工艺植物染,开起一家名叫“冇Mao”的原创生活实验室。这次非遗展,张恺欣带来了很多植物染色的作品。植物染色原料取自天然,多数都是中草药,有益身体健康。比如,用有杀菌消炎功能的中药材染色的面料,对防治皮肤病有益。

记者采访张恺欣那天,她穿了一件柿染连衣裙。她介绍,柿染得用涩柿,需要提前一年打汁、发酵,到第二年才能染色。奇妙的是刚刚染完的衣服颜色还会变化。在她手中,茶叶、洋葱等各种植物都是染料。张恺欣想用现代设计为传统手工艺注入新鲜生命力,用传统手工艺为现代设计注入传承的灵魂。

粤绣分支之一的潮绣传承人,是一个95后帅小伙孙天成。他的父亲孙庆先是国家级非遗粤绣(潮绣)的代表性传承人。为了不让父亲的手艺失传,孙天成大学毕业后子承父业。他着力“潮绣”的推广,将作品绣上被罩、包包和手机壳,试图让潮绣设计更加年轻化、家常化。

非遗也是“扶贫”好手

不只有非遗传承人意识的觉醒,在政府层面,非遗也是“扶贫”的一把好手。今年7月,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支持设立非遗就业工坊的通知》,希望帮助贫困地区,特别是帮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增加收入。近几年,临沂市认识到“非遗”的潜力,临沂市文广新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挖掘出比较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手工艺项目,比如草柳编、小棉袄、手绣等。遴选市级以上的非遗传承人聘请他们为“临沂市文化扶贫工艺导师”,培训在册贫困户。如今,效果初现,全市共有传统工业类企业148家,家庭作坊5万多户,年产值50多亿,带动就业人口58万。以红花镇为例,这个镇生产的中国结,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实现年产值18亿元。

东家APP是非遗传承人聚集的电商平台,联合创始人之一魏雷看来,让非遗带动产业,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先要打通大家认知,例如最近《延禧攻略》带火了绒花。再者,非遗传承人的主动性也很重要,他们应让非遗焕发新气质。此外,还要解决匠人有限的产量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曾几何时,“非遗”被认为是“非常遗憾”,是被时代抛弃的产物。但从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现场的人山人海来看,非遗的确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记者石晓丹)

新闻推荐

喝水 就选任钦祖

任钦祖用自己的名字注册商标,拿本人的信誉担保,三十年磨一剑,坚守净水梦想,不改行,不跨界,终成正果,产品畅销国内外。国家注册,民...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