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关于“抗癌”的那些事儿——倾听现代医学的“抗癌”故事

济南日报 2018-09-06 12:08 大字

王潍博研究患者病情。(李鹏 摄)

刚做完手术的叶欣赶紧叮嘱护士护理病人的注意事项。 (李鹏 摄)宋伟(左)正在指导学生微创介入治疗手术。(李鹏 摄)□本报记者李鹏杨晨

通讯员焉然

癌症,被人们喻为“和平年代的恐怖杀手”,一时间,百姓“谈癌色变”。近年来随着医学与科学进步,癌症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从最早的开放式手术、化疗、放疗,到现在的微创介入手术、靶向治疗,病人的“五年生存率”也在不断延长。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癌症并不可怕,只要根据病人病情“量体定做”、方法得当,再辅以乐观的心态,“抗癌”不是难题。近日,记者来到山东省立医院,采访了几位相关领域的医生,来听听他们带着患者进行的“抗癌故事”。再谈化疗

“癌友”切莫“未战先怯”

曾经有一个小品,说到“化疗”两个字,主角忽然吓得抽风,这在侧面反映了人们“癌症猛于虎”的心态。山东省立医院肿瘤中心化疗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潍博却说,癌症最怕“好心情”,“癌友”们千万不要“未战先怯”。

王潍博说:“癌症虽然没有被人类完全攻克,但已经有很多效果不错的治疗方法,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也在不断提高。化疗虽然是相对较‘古老\’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也多,但仍然是一种癌症治疗的基本方法,在某些肿瘤治疗上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现在也有很多先进的药物正在不断研发出来。效果越来越好,不良反应越来越少。”

王潍博回忆,2008年时,一位57岁的女性肺癌患者来到医院向他求助。他发现,这位患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并伴有胸水,加上身体情况不理想,无法进行手术。王潍博对患者进行了化疗,患者也的确病情稳定了,经过两个月的休息,复查时发现病情又有了进展。后来,王潍博根据病情,对患者使用吉非替尼外加其他辅助治疗,患者胸水消失,呼吸也顺畅起来,如今已生存十年,生活质量也不错。

7年前,一位女性因患有3期B的周围性肺病来省立医院就诊。王潍博使用了靶向治疗方法,病人病情稳定3年后突然有所进展,他又使用了培美曲塞加顺铂的方法进行化疗。通过系列相关治疗4年之后,今年再回到医院复查时,病人病灶缩小了30%。王潍博说:“这样有效的病例还有很多,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让大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癌症没有那么可怕\’。当然,化疗也没这么可怕,大家只要坚定信心配合治疗就有希望。”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化疗”确实是令人不愿提及的一个词汇,但什么是化疗,市民知晓率却并不高。王潍博解释,所谓“化疗”就是“化学疗法”的简称,它区别于“放疗”,也就是“放射性疗法”,不需要手术、仪器,而是通过化学方法制成的药物进行治疗。最后,他这样告诉“癌友”们:“癌症并不可怕,不要讳疾忌医,要去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合理将治疗手段运用好,就能在保障生活质量的同时达到治病效果。”

微创介入

效果明显 减少创伤

“微创手术现在在各个科室中的运用都很广泛,十年前,我们医院也开展了微创介入治疗癌症的方法,通过实践证明,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山东省立医院肿瘤微创科主任、主任医师宋伟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拓展,医学收益颇丰。“举个简单例子,很早前,我刚参加工作时,不但要身着厚重的铅衣,还要在模拟机下操作手术,你看我的胳膊”,说到这里,记者的目光凝视在宋伟双臂,他接着说:“由于需要操作,双手无法挂铅衣。经过长时间照射,双臂的汗毛早已脱落干净了。”

提起山东省立医院微创治疗癌症的技术,宋伟一脸骄傲。“首先,微创技术是开放式手术、化疗以及放疗等治疗方法的有效补充,也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不过,对那些身体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来说,它确实多了一种选择。”宋伟介绍,他们科室的肿瘤微创并非像其他科室那样需要腔镜、卡钳等器材,更多的是“机器人”“针”。他表示,该院在2015年时引进的穿刺机器人是当时全省首台。“这台机器人可以很好地帮助医生找到病灶,计算出肿瘤的深度、入针角度,最后还可以取出活检。再由我们插入射频或者热消融针,进行微创治疗。”

2004年时,青岛一位43岁男性肝癌患者慕名来到济南,找到了宋伟。经过检查,确认病人的肿瘤有2厘米左右,宋伟认为这位病人适合使用微创介入治疗。经过前期准备,手术非常成功,直到今年的8月2日,病人还给宋伟打来电话。2017年时,一位在全国许多医院就诊的病人来到宋伟诊室,向他诉说了心中的苦恼。“大夫,之前的医生都说我是肺癌,可我身体不好,又没法做开放式手术,您看可否给我做一下微创治疗。”宋伟并没有人云亦云,通过机器人取得活检后,发现病人其实是一种多发性骨髓瘤,导致肺沁润。“如果我没有认真检查,按照肺癌的治疗方法,要为她切除半块肺,不但影响生活质量,还会耽误病情。”如今病人生活已经基本回归正常。

宋伟介绍,一位医生不但要会用医疗器械,还要懂得与设计师沟通,“改造”医疗器械。“我们的射频针原先就是单纯的一根针。我们经过实践发现,在手术中很有可能出现温度过高、针与肉黏连的情况。我与设计师沟通之后,在针上设计了几个喷水口。这样,针可以喷水降温,避免结痂,还有形成保护膜的作用。”

宋伟说,癌症的治疗是一门多学科、多角度、多方式的治疗学问,不要因为一次手术或者一种治疗就“万事大吉”,要后续跟进并且多种方法治疗,才会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微波消融

杀死癌细胞的“抗癌利器”

8月28日一早,记者就来到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区,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叶欣临时接到任务,正在手术台上紧张地为病人进行手术。

11:30,叶欣结束手术,一脸疲惫。“手术很成功!”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充分表明患者在叶欣心里的分量。“这位肺癌患者71岁了,由于之前有心脏冠状动脉放支架和心脏衰竭的病史,所以不适合进行开胸手术。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微波消融技术。”

“化疗、放疗、外科手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还有以消融为主的微创技术是当下几大主要治疗癌症的手段。当年,以胸腔镜为主的微创手术被称为‘钥匙孔\’手术,为癌症治疗手段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现在针孔只有0.5厘米的微波消融手术被称为‘针空手术\’,更是具有恢复快、不伤元气、无疤痕、安全系数高和花费低的特点。”叶欣说,根据他总结的肿瘤治疗的5大理念转变:从最大耐受性治疗向最小的有效治疗转变;从治疗患者的肿瘤向治疗带肿瘤的患者转变;从循证医学治疗向个性化治疗转变;从单学科个体化治疗向多学科个体化综合治疗转变;从治愈性治疗向姑息性治疗转变。在这5大理念支撑下,他确立了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寿命”的肿瘤治疗为主要目标。因此,“微波消融”诊疗癌症的技术,成为了他的“抗癌利器”,在“损伤”最小的情况下,无情地杀死癌细胞。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这样一个病例。82岁的早期肺癌患者赵华(化名),身体状况非常不好,心脏、呼吸等都有问题,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地大医院就诊,却没有一家能为其手术,病人及病人家属几乎失去了治疗的信念。最后,家人辗转打听到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区肿瘤科科主任叶欣主持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可能是诊疗赵华的最佳方法”,遂慕名而来。叶欣经过仔细检查和研究,认为这名肺癌患者非常符合微波消融术指证,随后为其实施了微波消融术,患者住院仅5天就顺利康复出院。她也成为数千位受益于省立医院肿瘤微创治疗技术的肺癌患者之一。

另外,叶欣在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每年治疗“手术不能切除或手术后复发的晚期胰腺癌”约150例,使这部分患者减轻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命,也使山东省综合治疗“胰腺癌”的水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新闻推荐

莱山企业斩获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本报讯(YMG记者徐睿通讯员王洪崴田志刚任重诺)近日,2018年“创客中国”山东省创新创业大赛落下帷幕,由莱山区经信...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