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我有一柄扇在手

颍州晚报 2018-08-21 01:54 大字

徐贺仁

这个夏天,我的电动车只要一停驻,前面的储物篮子里会时不时神奇地出现几把小扇子。小扇子材质是塑料的,连扇面带手柄估计有半尺长,上面花花绿绿地印制了一些文图,内容大致是美容美体、辅导招生、公司开业之类。扇子皆小巧精致,让人爱不释手。

这类小扇子拿在手里只能把玩,要是说用其来扇风,真真地实在没有使用价值。我就想啊,这扇子原来都是做什么用的呢?发明者有没有想到它如今成了商家的广告载体?

我在记忆里“百度”,印象最深的,是母亲手里的扇子。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午发烧,提前回家,母亲正坐在家门前柳树下跟一些邻居大妈大婶边叙话边做针线活。母亲摸摸我的头,不急不躁,取下头巾铺在地上,让我在上面躺一会,说睡一会就好了。于是我将头巾压在身下,大部分身体直接与滚烫的地面接触,睡着是不可能的,倒是不大会儿全身就大汗了。母亲手拿一把“芭蕉扇”在我身上来回摇动,一为驱赶蚊蝇,二为送我凉风,我感到病状的确减轻了不少。那时候,我家新的旧的“芭蕉扇”,几乎人手一柄,夏天的消暑就靠这个了。后来我自己院子里种上了几棵棕榈树,才明白,那所谓的“芭蕉扇”,其实并非芭蕉叶的材质,而是棕榈叶制作的。农村有了电,我们也只是安装了照明灯,而很少装电风扇,在老百姓眼里,电风扇还属于高档的奢侈品,所以,那些“芭蕉扇”仍是我们手中风的使者。母亲为了扇面经久耐用,往往在其边沿缝上一圈布条,给这棕榈叶扇子又增加了一抹鲜艳的亮色,很好看。上初中的时候,学校流行过一段时间的纸面竹骨的折扇,学生几乎人手一柄,一到下课,教室里“百花齐放”,呼呼的风声、嘻哈的笑声四散开来,炎夏的酷热在这里、在这时消减了许多。

以前总以为,我有一柄扇在手,只为清风入我怀。后来才知道,扇子的功能原本并不是为了扇风的。晋代《古今注》记载,扇子发端于殷代,以鸟羽制成,作“仪卫之美”。三国时诸葛亮“羽扇纶巾”,他手中的羽扇乃是“仪令之物”,每每指点处,那是号令三军的。用之除热取凉,是后来的事儿。最初是湖南的竹扇、山东的纨扇开了先河,及宋时,从朝鲜传入神州一种折扇,张合自如,风行一时,苏东坡曾有“高丽白折扇,展之广尺余”的句子。在戏曲舞台上,我们常常看到文人雅士手持一柄折扇,款步进退,甚是优雅。那是后来这折扇又有了新的功能,文人在扇面上写字作画,将扇子变成了艺术品。爱好书法的人都知道王羲之为卖扇子的老妪题字的典故。作为艺术品,扇面上所画之物,不论是鸟兽虫鱼,还是人物山水,皆讲究气韵迷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寅的《秋江垂钓》,令人冥思。据说张大千等人的行书扇,文字如神龙升腾,售价在十万港元以上,令世人刮目。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文学大家张中行就喜爱收藏闺秀折扇小楷,最爱其“形娟秀而神柔婉”。那年我去苏州,带回来一把檀香木质镂花的大折扇,上面画的是梅花,一直悬挂在我家客厅里,很养眼;那次还带回了若干小小的木质镂花折扇,只用于把玩的,送了几个朋友。

扇子的功用还有很多。近日读清张潮的《幽梦影》,里面有段话:“观手中便面,足以知其人之雅俗,足以识其人之交游。”注释说,汉代以前就有用“便面”(扇子)的,“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我们还知道,文学作品中铁扇公主手里的扇子能灭火,济公手里的扇子点石成金,武林高手用扇子攻击敌人。如今,广场上大妈们手里,也各有一把扇子,跳的那叫扇子舞。

新闻推荐

世界温商齐鲁情怀 温商助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刘东宁)8月19日下午,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世界温商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大会在济南山东大厦举行,温商齐...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