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独立阅读推广人:提供专业建议,不贩卖焦虑

齐鲁晚报 2018-08-18 02:00 大字

本报记者师文静

享受阅读的人生更快乐。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质的丰富,全民阅读兴起,读书成为一种普遍的民生所求。读书也不再纯私人化,互相交流、借鉴、抒发观点成为必须。在读者与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是一个崭新的社会身份群体:阅读推广人,他们是阐释者、把关者、指引者、陪伴者,甚至是书的“裁判”。但要想真正毫无功利地选出好书,分享图书,我们还需要独立阅读推广人。独立阅读推广人,有底线、有深度、有自身的判断标准,最重要的能力当然是慧眼识好书。

>>陪孩子从小读到大,陪成儿童阅读专家

当下全国每年出版二三十万种图书,其中童书五万种左右,如何从浩瀚的书海中找到好书,享受这些书呢?这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独立阅读推广人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选书、推荐书,以一种公正的态度指导读者的阅读,告诉他们可以阅读哪些书。

媒体人、阅读推广人索菲爸爸认为,做一名合格的儿童阅读推广人,第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第二要具备公益性,不具有利益导向性,应独立于出版行业,第三是有亲子阅读的实践和经历。“目前,国内童书推广人,真正陪自己从小到大走过整个阅读历程的很少。没有实践,就很难真正弄懂儿童阅读。”

2000年,在孩子两岁时,索菲爸爸在山东省图书馆发现了《胆小如鼠的巨人》等几本图画书,觉得应该让孩子多读这类书。但那时国内引进出版的绘本少之又少,济南买不到就去外地淘,连续多年,他带着孩子去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买外文版图画书,但因外文书非常昂贵,每一次购买都很谨慎。

从绘本开始,索菲爸爸将孩子培养成了一个爱读书的人。他也陪读到孩子上5年级时,读了几千本绘本和无数本儿童文学作品。“在孩子成长的各年龄阶段,我们把能找到的翻译成中文的经典儿童读物都读了。”在这个一路陪伴过程中,索菲爸爸看了大量童书研究专著、儿童阅读专业著作,把国内彭懿、梅子涵、朱自强等儿童阅读专家的理论吃透,并指导自身的阅读实践,慢慢成为儿童阅读的内行,进而成为童书阅读推广人,还开通了“索菲爸爸讲童书”公众号。

“在实践过程中,能验证很多理论,获得不少阅读心得,在进行阅读推广时,结合自身体会的分享,才更具可信性、可操作性。”在陆续写了不少书评、开了不少专栏后,2010年左右,工作之余他开始走进校园和公益讲堂普及儿童阅读,纠正家长在儿童阅读上的一些误区,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索菲爸爸说,他一开始一遍遍地给家长普及亲子阅读的目的不是识字,是爱上阅读;多读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会写作文,而是保持阅读的习惯;不要让孩子花大量时间看快餐类畅销书等观念,或直接给没接触过绘本、儿童文学的小读者开书单。

他也会抽出时间,解答一些家长的疑惑。比如“孩子能不能看漫画书”“要不要读沈石溪”“八九岁小孩要不要读四大名著”“科幻小说怎么读”等,索菲爸爸会给家长具体的阅读建议。他说,面对鱼龙混杂的儿童文学、少年文学,孩子面临的阅读障碍很多,而这个阶段的独立阅读推广人是最稀缺的,也是读者需要的。

>>做图书信息的处理者,做读者可以相信的选书师

独立书评人绿茶目前运营着读书公号“绿茶书情”,推荐的多是思想性较强或是历史、哲学、社会学等相关类图书。

20多年前,他上大学时,就在北京最著名的人文书店风入松做店员,后来入职人民网做读书频道主编,2003年成为创办《新京报·书评周刊》的第一批员工,他还在北京创办“阅读邻居读书会”,也曾被评为北京市“金牌阅读推广人”。绿茶也经常担任新书发布会的嘉宾,比如在今年的上海书展中,他参与几场活动,给读者推荐他喜欢的书籍。

因有着20多年与书打交道的经验,绿茶除了写书评,他还是一个图书信息的处理者,每周、每个月、每年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对大量的新书信息进行筛选、加工,选出好书,提供给不同的机构的图书榜单和新书书情,如全国人文社科联合书单、新浪好书榜、澎湃翻书党、各大报刊和网站的月季度排行榜等,让这些榜单看起来有点水平,不那么鱼龙混杂,也让好书浮出水面。

绿茶说,做这项工作,需要一年到头大量阅读,更要对出版业有持续密切常态化关注。“历史、法学、哲学等各个领域都有各自的专家,但我是关注所有的出版领域。一年下来,大多数出版物难以逃过我的眼睛。比如,我非常清楚,哪一段历史又出了研究专著,水平如何。就像酒水、咖啡等需要市场把关者一样,图书也需要把关者。”因对出版业太熟悉,绿茶能很快判断出一些书籍是不是换了一张新书封又拿来出版,是不是将旧书改造,换个书名重新打入市场。

“在整个热热闹闹的出版氛围下,大多数出版机构更希望与‘带货\’能力强的推广人合作,这样才可以快速地卖书,所以他们不需要我这种判断力很强的人,他们喜欢营销力很强的人。”绿茶说。

在一些国家有一种职业叫选书师,他们给一些专业机构、读者提供阅读指导,但是国内没有这种独立的职业,书店店员发挥了一小部分作用,但不是独立的、纯粹的、公益的选书师,绿茶说,他更愿意做独立推广人、公益选书师。“市场畅销书都卖得很好,不需要我这个推广人,而读的人少的那种好书,其实更需要分享和推广。”

>>如果有太强的功利性,推广书这事儿就没意思了

当下,人们需要借助书评人、专家去选书,是因大多数人有读书的欲望,但不知道怎么选书,需要一些信息来辅助。那作为阅读推广人、书评人,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与立场去做这一件事情呢?

绿茶说,他不太认可“阅读推广人”这个说法,他更愿意定义自己是独立书评人。“推广人这个叫法带有一种实用性,强调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我更喜欢的状态是,我是一个书评人,爱看书,爱写书评,写书评不受任何人的约束、限制,没有义务给别人推广或营销,只是看到自己喜欢的书,把它写出来,分享出去。”绿茶认为书评人更自我更主观,他们不会寻找目标读者,不太在意谁会去阅读这本书。

绿茶说,如果为了某些功利性而去分享图书,往往掉入图书营销的圈套。“比如,推荐融入职场的10本书,我肯定不会做。书评人或推广人最应该做的是将自己认为最好读的书分享出去,这种分享是基于自己的职业经验和对书的判断做出的。”绿茶说,他非常不希望读者看了他的书评就去买书,更希望自己的书评是辅助信息,读者自己慢慢掌握选书的能力或判断力,这才是最好的。“独立书评人不拿甲方的钱,也不拿乙方的钱,他没有责任和义务,去做推销。”

绿茶还提到,一些培训机构、图书阅读平台的图书推广人,其实更像是一种广告行为。他只想提醒读者,阅读是非常私人的事情,每个读者都不一样,那些所谓的专家用统一的模式、尺度去做图书营销,更多的是贩卖焦虑。“独立阅读推广人、书评人是不会这样的,有太强的功利性,这事儿就没意思了。”

>>做一个图书勇士,勇敢对坏书提出批评

索菲爸爸也说,如果推广人参与到商业活动中,就很难保持自身的独立和纯粹。他也认为阅读推广人,应该在理论基础、自己的经验判断上选择好书推荐给读者,而不是做一个图书的营销者。

面对自己看不下去的出版行为,索菲爸爸也会奋笔疾书毫不留情地提出批评。比如,最近他发现很多出版商为了挣钱给经典无字漫画《父与子》配上了旁白,加上了读音,还打上了“提升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的广告语。“这就像把馒头咀嚼烂了喂给孩子,这种填鸭式阅读,退化了孩子的想象力、理解力、观察力和联想能力。这是孩子完全可以看懂的漫画,比文字更能开发想象力,配以旁白的做法侮辱了孩子的智商。”

在大量的阅读中,索菲爸爸也发现一些市场流行但“三观不正”的童书。比如有一部特别畅销的儿童读物中,作者用嘲笑别人生理缺陷、嘲笑胖孩子的方式来迎合小读者。他认为这种三观不正的作品,必须指出来,让家长知道孩子到底读了什么。

此外,索菲爸爸特别强调独立阅读推广人要做公益性。“形成阅读习惯对一个孩子来说太重要了。很多家长没有正确的阅读观,这会耽误孩子一生。独立阅读推广人至少要让家长和孩子知道在快餐读物之外,还有当下年龄段该读的经典文学。”索菲爸爸说,不少孩子五六年级还在读“米小圈”“马小跳”等校园搞笑读物,进入初中后就无法快速完成到深层阅读的转变,无法提升阅读水平和品位,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中文系毕业的索菲爸爸对文学作品水平有自己的鉴赏,他拒绝推荐自己不喜欢的作品给读者,牢牢把握一条底线:如果一本书不打算给自己的孩子读,他绝对不会推荐给其他家长。

“中国的孩子读书时间非常少,可以大量读书的阶段就是小学这几年,所以在给读者分享精神粮食时,阅读推广人要时刻保持警惕。不管是推广人,还是出版人,都要保有底线。”他说,一个独立的阅读推广人,一定不能将推广图书作为主业,不能靠其吃饭,这样谁也无法做到独立和公益性。

新闻推荐

以“立秋”为题清和集·朴莲艺术茶空间举行香道雅集活动

山东陶渊斋文化传媒创始人李晓光先生为嘉宾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香道课程女嘉宾在学习做婴香本版照片均由记者...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