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公摊面积问题能否带来改变
王成喜 绘
■高亚洲
最近,“公摊”有点火,先是武汉多名业主维权,抗议某楼盘开发商在公摊问题上玩猫腻。随后一篇题为《买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这么坑的“公摊面积”到底怎么来的?》的文章在网络热传,在房价高企、调控不断加码的背景下,激起了很多网民共鸣。
纵观全球,公摊算是个稀有物种了,很多国家的房屋买卖基本都是按照使用面积来计价的,没有公摊一说。而溯源“公摊面积”,从它一出生就裹挟着资本的逐利本性,它最初发源于香港,是几个房地产开发商鼓捣出来的。
从香港借鉴过来后,公摊倒也没有什么水土不服的情况,只是,经历数十年后,国内楼市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于公摊依然还是处于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境地。一个最大的力证是,直到今天,关于公摊都没有准确的说法和明确的法律规定,根据行业人士的观察,现行国家标准中甚至还没有“公摊建筑面积”和“公摊系数”这两个术语,只有住建部和地方政府的一些文件里能见到相关术语。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公摊面积按理说是对建筑面积根据具体比例来分摊,换句话说,在得出具体的公摊面积时,需要对建筑面积有精准的掌握。而关于建筑面积测量的计算规定,只能在《测量规范》中找到,在《设计规范》中是没有的,换句话说,是在房子建好后,才能测量出,但是,公摊面积往往是在售房时就已经标出,至于是如何“测算”出来的,估计也只有开发商自己知道。
也正是由于相关规定的长期缺位,在逐利冲动下,从一开始便占据话语权的开发商,在公摊面积上可谓费尽各种心思。根据媒体的调查,近年来,随着商品房价格攀升,部分开发商更利用普通购房者对公摊面积缺乏深入了解与测算能力,不断推高公摊面积和公摊系数,使之快速上涨并超过了30%,在山东某地甚至出现了50%的奇葩公摊。
公摊面积乱象,不仅让消费者承担了过高的购房成本,也会在物业费等其他支出中遭遇不公。尤其是随着房屋精装修政策乃至未来房地产税出台,这样的不公恐怕会继续加剧。前不久武汉一些楼盘的业主之所以对公摊如此愤怒,是因为公摊面积竟然还按精装标准收费。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当公摊面积问题成为积弊,尤其是已经越来越影响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就必须进入社会治理的视野。我们常说围观带来改变,当舆论和公众开始围观公摊面积问题,它应该有所改变。
作为一种行业规则,最重要的改变,便是要在合法性上打好补丁——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获取堂堂正正的法律身份,革除此前存在的积弊。甚至可以审时度势地对公摊面积的合理性进行考量,探索出更符合现实需求,更科学合理的房屋面积计价方式,以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新闻推荐
中国花样游泳队在代表团成立大会上合影。新华社发8月6日上午,第18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大会,在国家...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