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到笔随 亦庄亦谐 郭洪海水墨戏曲人物散论
贾德江
郭洪海酷爱戏剧,他的戏曲人物画不与众同,他把漫画的夸张与变形手法用之于戏剧人物,使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平添了几分幽默诙谐。但他的戏剧人物又不全是漫画,即不凭空杜撰,也不照搬舞台,而是“境从戏出,象由心生”。即从舞台形象中得到感受,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自己的意思”当然包括画家本人的情操、性格、趣味、修养及笔墨、造型功底。
因为“境从戏出”,所以郭洪海深谙剧情,熟悉剧中人物,更注重选择典型情节,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主题更加明确,或弘扬民族正气,或赞颂爱情美好,或鞭笞奸邪佞谄,或伸张大义大德,那种爱憎分明、情深意重的侠肝义胆渗透纸背,入木三分。郭洪海不仅看戏,还认真研究戏。他看每出戏,都要找出剧本,细细阅读,以求对舞台上的人物每一个动作和情节了如指掌。所以他的水墨戏剧人物能够创造出戏剧性的绘画效果,既一目了然妙趣横生,又含蓄无尽.意味深长,令人拍案叫绝。他用尽可能简明的语言阐述复杂的情节内容,常常是独运匠心,巧拙相生,更以大巧若拙,着重藏巧显示出他的学养与才智。
因为“象由心生”,所以他的戏画又不拘泥于具体的戏剧情节及服装道具等细节,而是抓住特定情节中戏剧人物的精神,以高度概括的笔墨夸张的表现剧中人物典型的身段情态和喜怒哀乐,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一种拙朴、率真的志趣。在亦庄亦谐、亦善亦恶、亦浓亦淡、亦聚亦散的人物组合设计中,尽显戏如人生的百态。郭洪海的戏剧人物无丝毫矫饰的浮华,充溢着内敛外拓的素朴,有几分轻松随意,有几分幽默诡谲,有几分粗头乱服,有几分苍涩野辣,种种情愫,寄予笔端的峰回路转,由此生发去追求他心中的一种神似的、精神化的戏曲人物意象。
作为水墨写意戏曲人物画,必然与传统的文人写意画联系。对传统文人画的价值认同,使郭洪海的写意戏剧人物的审美取向,重传统笔墨,重文人画的意趣。郭洪海的戏画,让我们看到的是:以线为骨的横涂竖抹,以墨为肉的无序冲撞,整体贯穿着豪放野逸的强悍,粗笔恶墨,浑然一体,恣纵奇崛,生意跳荡。相对古法而言,表现为更洒脱、更自由、更随意、更任性、更不守规矩,更放浪形骸,更若迷若狂,更一气呵成。那满幅跳跃的墨点墨线,那轻松灵动的浓淡铺陈,那形体乖张的造型、鲜活跳跃的抒写,都是极强主体自觉意识的表达,是画家思维的自然流露,是其独特的自家之法。尤其是以稚趣相同的书体、耐人寻味的题跋,布局在妙处,成为画的一部分,与剧中人物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与画面一样充分发挥了书写的自由性,胸襟更自由,倾吐更直接,性情更透明。因此可以说,郭洪海的戏曲人物画是我们研究传统绘画在当代文化中的发展空间和中国文化的现、当代性的一个典范。
概言之,郭洪海以高格的修养、无法而法的技巧、出神入化的笔墨,创造了一个能与关良相颉颃,能与马得、韩羽相媲美的水墨戏剧人物画的新体格。他的戏剧人物,笔墨率意而深沉,形简而神具,粗粝朴拙的造型,生辣苍厚的用线,润泽华滋的水墨,狂热点染的色彩,夸张变形的稚趣,比关良浑厚,比马得微妙,比韩羽内敛,得传统文人画之神髓,显剧中人物之神韵,从而形成了神到笔随、趣尽天然的独特面貌,胜在色彩、笔墨之厚重,胜在心象意境之深邃。
(作者系著名评论家,中国工艺美术出版社主编、副社长)
艺术简历
郭洪海号公泉山人,出生于山东淄博,中国文化部东方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文化部国韵文化书画院特聘画家,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漫画家协会会员,淄博市漫画研究会副主席。
新闻推荐
对庄户人家而言,授予牌匾比金子贵重。在农村,谁家的家风好,口碑一般不会差,子女相比也有出息。只要提起来,十里八村的乡民都会...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