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成形 巧夺天工 ——— 说说我的烙画经
烙画的别名很多,譬如“烫画”、“烙铁画”、“火刺绣”、“火笔绘画”等,不一而足。所谓烙画,即以加热到一定温度的金属类尖锐物作“画笔”,烫烙木、竹、葫芦等植物材质的表层,通过控制碳化的轻重程度,在基材上显示出不同的纹路线条及颜色的深浅过渡,烫出各种人物、花卉等纹样和吉祥文字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民间传统工艺之一,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像国画那样,烙画也讲究勾勒、点染、擦、白等,也讲究层次与色调。它讲究意在笔先、落笔成形,更要注意把握火候、力度,是典型的一次性的遗憾艺术。对初学者而言,烙画时要注意把握的三要素,那就是温度、速度和力度。简单说,要想烙得重一点,那就要让电烙铁保持在恒温条件下,执笔速度相对要慢一点,力度相应要大一点。同理,反过来说,要想画色烙得浅一点,那么,就得按照相反的操作要求来做,烙制速度相对要快一点,力度控制要小一点。烙画版《清明上河图》是我的“开山”之作,也是我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创作过程,就是我对烙画创作三个度认识与实践的艰难而曲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在萌生了创作念头,有了创作素材后,我在烙制时,根据烙画艺术的理解与规律,先把这幅传统巨制分为九屏,再根据九屏画的重点落点、前后关系、明暗关系等做出科学安排。整个创作过程,都离不开这三要素的指引。就在画作基本告竣时,一位画家指点说,“太白了”,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没有画面感”,我立马根据三“度”原则,开始了二度创作。这个过程一烙又是六个月。实际上,就是给作品又上了一遍色。该重的加重,该浅的自然就浅下来。这样从轻到重、反复修正、完善,最终,经过四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烙画版《清明上河图》。
有了自己总结出的“三度”创作经,再创作时我就驾轻就熟、举重若轻了。在创作《富春山居图》时,我先按照整幅画面的前实后虚原则来构图,而轮到创作画面的后方时,我下笔的力度就相比前面放轻了许多,速度也相应加快了。
传统题材、风景静物烙制技巧掌握的同时,我开始挑战难度系数极大的人物肖像的烙制。经过一段时间的闭门造“画”,我终于又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成功提炼出了烙制人物肖像的“秘诀”。比如,人物的头发是黑的,那在烙制时,就要烙得相对重一点。至于脸部肌肉,那就需要根据个人经验灵活掌握了。如果深浅度的控制稍有偏差,那就可能会出现人物面庞胖瘦与设计方要求大相径庭的情况,作品质量自然大打折扣。
举例来说,2014年,我突然接到一个棘手的“硬活”,上级安排代表山东省非遗项目的烙画分支去美国参加旧金山“孔子文化展”。我虽为自己能否胜任而忐忑不安,但我又觉得,国家既然将任务交给了我,我就要勇敢地担当起这副重担。话虽这么说,实际创作时又犯难了。我突然萌生了烙奥巴马肖像的想法。但因为我没见过他真人,就连资料,也只是从网上搜到的一张照片而已。奥巴马是黑人,脸庞黑到什么程度,这是我面临的第一大难题。经过反复比对照片,作为黄种人,我终于完成了这幅作品。在美展出期间,广受好评。后经由旧金山张汝惟会长之手,转赠奥巴马。据后来反馈的消息,总统本人极为满意。没有这三“度”合一的创作理念,我就创作不好这幅技惊四座的巅峰之作。一想到这件小小的艺术品,拉近了两国之间的距离,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守”艺人,我感到无比荣耀。
就我个人的创作体会而言,烙画艺术无非是黑、白、灰三个色阶的艺术,表面看,色彩比较单调,个人可供发挥的余地小,但是,只要灵活掌握这三个“度”,坚持努力,天长日久自然熟能生巧。那么,这把普通的电烙铁,早晚有一天,也会变成马良的神笔,大显身手的。
本人涉足烙画历史不长,不过二十多年的时间。我使用的工具已进化为电烙铁,不再是铁扦、铁丝等。我以电烙铁为笔,以烫火为色,以木板为纸,直接在木板烫出花鸟草虫、人物百态等的烙痕,从而创作出崭新的艺术固态。随着市场经济车轮转动的加速,烙画这一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的传统手工艺面临如何保护、传承和创新的巨大挑战,但我相信,随着国家、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非遗知识的普及,社会对非遗认识的不断的深化,这一东方艺术珍葩,一定会越开越靓丽的!
□武玉芹
新闻推荐
记者从山东省审计厅获悉,山东省日前统一组织对省内14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开展审计,重点揭示城市商业银行在...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