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奏折”的作者未必是蠢臣
这两天,你是否被一篇名为《皇帝看了要崩溃:清代垃圾奏折集锦》的文章刷屏。作者把清代皇帝和大臣之间一些五花八门、奇奇怪怪,甚至是鸡毛蒜皮的奏折都扒了出来,大家一窝蜂地在一旁看笑话,并把这些奏折称之为“垃圾奏折”,甚至嘲笑写这些奏折的大臣为“蠢臣”。不过,细看历史,就会发现这些想当然并不靠谱。
只有清朝才有奏折
如今的古装电视剧,不管背景设置在哪朝,只要是皇帝处理政事的镜头,龙书案上总会放上一堆奏折。其实历史上,这种情景只会在清朝出现,因为奏折制度是清代独创。
清朝立国之初,沿用明朝制度,官员上奏文书主要有题本和奏本两种形式,其中,上奏公事用题本,私事则用奏本。
在明朝,无论是题本还是奏本,都是公开的。按照程序,这两种本章都是由通政使司进呈,内阁大学士先“票拟”,即写出内阁对这件事的意见或者建议,然后将带有意见或者建议的题奏本进献给皇帝御览。
这种制度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相权对皇权的约束,却有两大弊端:一是题奏本从成文到执行的程序太繁琐,运转复杂;二是由于经手的人多,不利于保密。
清朝入关之后,顺治皇帝有感于题奏本的弊端,于是创立了奏折制度。这种制度下,具奏人可派遣专人或通过驿站直接送入内宫,由皇帝亲自拆阅并用朱笔批示,然后再交来人或通过驿站发回原奏人遵行,中间不必经过机构转手。既速且密,有利于皇帝的专制独裁,故能沿袭下去。
不过在顺治时期,奏折还只是一部分满族贵胄的特权,并没有大面积在朝廷推广。康熙帝继位之后,为了洞悉下情,监视官员,逐步扩大了奏折的使用范围,从满族官员到汉族大臣,从地方督抚到京城高官,都有权力向皇帝上奏折。
雍正则不仅对康熙大力推行的奏折制度继续推广,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奏折的保密性。如宫中制作皮匣,配备锁钥发给具奏官员,专门用作储藏和传递奏折等。
乾隆初年,以密折奏事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乾隆十三年奏本取消后,奏折遂与题本一样,成为清朝的官方文书。
奏折使清帝成为独裁者
康熙初期,有权力上奏折的大臣还比较少,多是在京衙门或在京官员。大臣们往往选择在“御门听政”时,当面将奏折递交皇帝。对于外地想给皇帝上奏折的大臣,康熙允许他们派亲信家人直接送到皇宫,再由内廷奏事处呈送给康熙亲自拆阅。
康熙四十九年以后,由于地方督抚大员已普遍具有以密折奏事之权,奏折自然也就多了,这就出现了一个奏折的递送问题。为了减轻具奏官员的个人负担和及时接到他们的奏报,清廷决定各地具奏折的官员可以派家人骑驿马递送奏折,并且从此成为定制,直至清代灭亡。
康熙时,皇帝接到奏折之后,要迅速进行批示。奏折在批示后,要发给具奏人或者原差带回。到了雍正时,由于军机处的设立,奏折经皇帝批示之后,除去留中不发的,均要交给军机处录副本存档,待军机处处理完毕,再将原折交给具奏人或者经过兵部的捷报处退回具奏人。
雍正皇帝为了防止奏折内容外泄,还制定了朱批奏折的追回制度。凡是经过皇帝朱笔批示过的奏折,在发回具奏人执行之后,必须在当年年底之前收回到皇宫保存,违者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从以上奏折的处理环节,我们可以看出,清代奏折制度,使得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上达,周转时间大为缩短,办事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清代皇帝也借此摆脱内阁等机构对皇权的限制,将政权牢牢地掌握在手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独裁者。
写搞笑奏折的不是蠢臣
既然奏折这么重要,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看起来很“搞笑”的奏折呢?比如网上“曝光”的奏折:
直隶总督:这是顺天府保定府等地6月初下雨的情况。
康熙:已经回复过了。
福建水师提督:禀告皇上,台湾有个妇人拾金不昧。
雍正:已读。
……
其实,奏折按其内容可分为奏事折、奏安折、谢恩折及贺折四类,其公文程式各有不同。
奏折最初主要用作请安致贺,以后逐渐用作奏事、谢恩,尤以奏事折为最多。网上所说的那几封“垃圾奏折”,大体上就属于奏事折和奏安折。而我们所看的那些比较搞笑的内容,其实是他们所上奏折的一部分,人家做正事的内容,根本没有截取出来。比如,那个上芒果的闽浙总督满保,人家可是康熙三十三年进士,后来选庶吉士,授检讨。累迁国子监祭酒,擢内阁学士,直经筵。
康熙六十年,满保指挥南澳镇总兵蓝廷珍、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率水路军,由澎湖赴台,镇压台湾朱一贵起义,以功加兵部尚书。朱一贵起义是台湾归入清朝版图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朱一贵打的是反清复明的旗帜,起义被平定,康熙对满保的能力还是很认可的。
台湾纳入清朝版图,是康熙的武功之一。进献台湾土特产,本身含有地方归化中央的意思。作为执掌一方的朝廷大员,满保不至于昏聩到一而再再而三去刺激康熙对芒果的无感。事实上,在此之前,康熙已经多次表示过,“蕃酸(即芒果)朕一次未见过,曾欲看看”,“番檨(即芒果)从来未见,故要看看”。皇帝有这个强烈的诉求,满保才会一再进献芒果。不仅如此,他还把芒果树进呈到了北京,康熙命人将这些树苗遍植京城。在这之后,皇帝过了新鲜感,才对满保说“京城各处均已种植,不必再进”。
再如那个刷屏汇报雨情的赵弘燮,更是厉害,他的父亲赵良栋,曾在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出现过,被韦小宝称之为“有本事之人”。赵弘燮历任山东布政使、河南巡抚、直隶巡抚。调任直隶巡抚十年后,加总督衔。康熙即位之后,为了掌握全国的农业情况,命令各地都要按时向中央报告天气状况、作物收成等情况,诸如康熙的重臣曹寅、李煦等都向皇帝汇报过。而这其中,赵弘燮无疑是佼佼者,他在奏报雨雪、蝗旱、收成等方面认真仔细,这也成为他官运亨通的主要原因。
新闻推荐
7月10日晚间,山东上市公司登海种业公告承认涉嫌2590亩转基因玉米违规种植情况。根据登海种业的公告,公司先是因为内部管理...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