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江苏学什么? ——东港考察团赴江苏考察学习侧记
本报通讯员 刘伟
为深入落实“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进一步开扩眼界、学习先进,进一步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实现“双十增长、跻身百强”,7月5日至7日,东港区委书记王世波带领东港党政考察团赴盐城大丰区、苏州姑苏区、无锡滨湖区、扬州邗江区考察学习。
两天半时间,12个项目点,考察团一行人通过“三看”——— 看现场、看项目、看工程,“三比”——— 比思路、比办法、比干劲,“三想”——— 想为什么、想怎么干、想怎么办,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区委副书记、区长刘祥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汉日,区政协主席毛维岗,区委副书记王文中,空港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宋波等参加活动。
“项目为王”看大丰
7月5日,沿沈海高速一路向南,一路烟雨,考察团首先奔赴考察的第一站盐城市大丰区。
一下高速,铺面而来的是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意,走进大丰,考察团一行首先感受到的,是这个滨海新城区正在释放着乡村振兴的热力。
荷兰花海是新丰镇打造的异域风情特色小镇,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已形成种植郁金香3000多亩的规模,是国内种植郁金香面积最大、种类最多、形态最美、业态最全的“中国郁金香第一花海”。荷兰花海突出郁金香和异域风情两大特色定位,重点发展花卉园艺、婚庆摄影、健康养生等度假旅游产业,建成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婚庆礼堂、华东地区最大的婚旅拍摄基地、江苏最大的花园中心。
“中国第一”“最大”这些描述字眼中,透露着雄心,地处苏北、长三角边缘的盐城大丰区,却规划打造了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的后花园,其眼光境界、思路经验,令考察团成员深受震撼,这对东港区推进“旅游+农业”融合发展、形成全域旅游格局,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大丰区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成立了行政审批局,承担区级部门划转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职责,打破了部门间审批不互通的壁垒,实行“分类受理、独立审批、联合服务、集中出证”,改革力度之大,让考察团成员深受启发。
在行政审批局大厅,大屏幕上的两条标语格外醒目:“坚持项目为王、奋力攻坚大项目”,“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
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在大丰建立海上风电产业化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全球技术水平最高、设备最先进、研发和实验能力最强的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启航未来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引进手机整机制造企业,主板、触摸屏、显示屏、摄像头、精密结构件等关联配套生产企业,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已经入住园区的苏视光电项目,预计至今年底可实现年开票销售10亿元,年纳税额2000万元以上。
大丰区提出了“项目为王”的理念,以更优环境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组织项目观摩“家家到”、招商引资百日竞赛,考察团成员被大丰区牢牢把项目抓在手上、奋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冲天干劲深深震撼。
产业项目是推动区域经济腾飞的引擎,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考察团成员表示,当前,东港正处在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提出“以项目论能力、以项目论水平、以项目论作风、以项目论英雄”,对照大丰“项目为王”的理念和实践,我们还要在谋划项目、招引项目、管理项目、运作项目上加强历练,提高本领,让更多项目在空港产业园、钢铁配套产业园、新旧动能转化产业基地三大产业园区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姑苏满城“文创园”
提到姑苏,一句耳熟能详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就脱口而出。
作为千年文化古城苏州历史最悠久、人文积淀最深厚的中心城区,姑苏区是全国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厚重的文化底蕴令人自豪,姑苏也有自己成长的“烦恼”。
近年来,随着区内大批工业企业退城入园,中心城区优质项目流失,仅留下商贸、旅游等传统产业,姑苏区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那么,姑苏是如何突围的呢?
7月6日上午,东港考察团一行实地考察了盘胥路上的姑苏69阁文化创意产业园。
这个充满怀旧气息和时尚元素的园区,是2010年苏州第二制药厂迁出老城后留下的一片老厂房。在区政府引导下,公司对占地4.3万平方米的原厂地块重新规划设计,将其改造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创产业园,69栋单体特色建筑现已入驻68家企业,是目前姑苏区最大的文创园。
姑苏区是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之“核”,姑苏区委书记、保护区党工委书记王庆华说,姑苏区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打造高端服务经济集聚区。
“容创意产业园”“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江南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通过盘活提优,姑苏区已建成20余家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集聚了1000余家企业。
东港区作为日照市驻地区、主城区,如何发展城市经济,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布局和产业体系,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考察团成员表示,姑苏区的探索实践,为东港区发挥资源、产业和区位的优势潜能,有效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适合日照的新业态、新模式,提供了参考样本和有益借鉴。
滨湖激荡新活力
6日下午,考察团离开苏州,马不停蹄赶往无锡市滨湖区继续考察。
滨湖区是无锡中心城区和城市核心功能区,区域经济依托乡镇工业而勃兴,又借助转型发展展现出新的活力。
位于滨湖区蠡园开发区内的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以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基地为己任,已经孵化出了超过45家高科技公司。
在中科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团接受了一场生动的集成电路知识的现场教学课,了解了我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发生产情况。
在滨湖区,集聚了19家部、省属科研院所,滨湖区因此被称为无锡的“最强大脑”。滨湖区太湖岸线,逐渐发展为“高校院所科研创新发展带”。强大科研力量与地方产业充分结合,转化为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衍生出“院所经济”,成为滨湖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科技创新,滨湖区立足创造“世界一流”!旅游发展,也要创造“世界一流”!
灵山小镇·拈花湾项目是无锡市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打造“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岛”的核心工程,也是灵山集团整合多种业态,形成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的先导工程和探索工程,通过打造世界级的禅意旅居度假目的地,开创“心灵度假”的休闲旅游新模式,有效促进无锡的整体形象和城市旅游能级的提升。
无锡市滨湖区谋划发展布局的胸怀和气魄,科技创新释放的巨大发展能量,令人深受鼓舞和震撼。
大家纷纷表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加懂得了创意创新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决定性作用,这对东港区下一步推进招商引资、旅游小镇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东港具备良好的资源禀赋。谋划发展,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有长远的眼光、更高的定位,追求一流的境界。
邗江工业何以强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曾在此开邗沟、筑邗城,邗江区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水脉畅通,工业强区的脉络更畅通。
经过多年发展,邗江区已形成以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健康为代表的三大主导产业板块和以节能环保、纺织服装、新型建材为代表的三大特色产业板块。
今年1至5月,邗江工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实现开票销售全部保持正增长。其中,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全部保持两位数稳定增长态势,显示了强势发展动能。高新区、维扬开发区的工业开票销售增幅均达到20%左右。全年邗江工业开票销售将突破600亿元。
邗江工业强劲发展的密码何在?7月7日上午,东港考察团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学习。
江苏罗思韦尔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五年来,公司每年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占当年销售5.2%以上,建立了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自主研发且成功获评的10多项省名牌产品和省高新技术产品,已实现产业化并形成销售。
作为农牧加工装备业的领跑者,近年来,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走出国门,在亚、欧、美等地区建立研发中心、合资企业、生产基地,在全球建立6100多座工程,连续八年占据全国饲料机械出口总量60%以上。
丰尚公司还是国内、国际饲料机械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和秘书处承担单位,主持并起草了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26项。在公司申请的千余项专利中,12项成果国际领先。
扬州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生产体系建设立足于智能化、高效能、严要求,公司主要生产设备从德、法、美等国进口,设备自动化程度处于领先水平。2008年正式投产开始,经营业绩年年攀升,成为邗江区第一纳税大户,2017年纳税超6.4亿元。
一路走,一路看,考察团成员在深受震撼的同时,再次深刻体会到:创新驱动工业发展,绝不是一句空话。
只有具备创造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只有重视创新创造的高技术企业才会赢得未来。邗江工业企业强劲增长的首要原因,就是企业的高新技术“基因”。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中,落后产能被淘汰,进一步为优质产能腾出了空间。
在科技创新这个永不停止的赛场上,如何在更高的平台上起跳?邗江区坚持产才城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人才集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有力助推了全区高质量发展。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工业是东港发展的短板。随着各项要素的改变,特别是山东钢铁日照精品钢基地的投产,空港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园区的发展,高铁的开通等,东港集聚工业优势、加快后发崛起的条件更加具备,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谋长远,补短板,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上项目、抓项目,东港一定会迎来工业发展的春天!
新闻推荐
山东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山东实施“品质革命”计划,到2020年,争取创建国家质...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