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秧歌又是戏
秧歌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胶东民间俗称“扭秧歌”“耍秧歌”“耍会的”等。在乡村,许多村子都有自己的秧歌队,大的节日或礼俗场合都可见到秧歌的影子,尤其是年节期间,秧歌队到各村串演,能耍上一个正月,极受人们欢迎,成为乡村主要的娱乐形式,以至于有“没有秧歌不成年”的说法。
胶东各地方的秧歌大同小异,其中以海阳秧歌最负盛名,被誉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其规模大,角色多,舞蹈及演唱形式豪放、热烈、粗犷、幽默,并将武术功架吸收其中,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说秧歌其实是统称,胶东的秧歌里面包含了诸多小剧情,如货郎与翠花、老姜背老婆、王大妈与箍漏匠等,剧情结构各自独立又浑然成一个整体,其他还有高跷、打花棍、跑旱船和跑黑驴等一些表演形式,整个秧歌队伍且歌且舞,热烈欢快,令人眼花缭乱。
扭秧歌不用特殊的舞台,随便一个场地就能舞起来,由于演员和观众都互相认识,演出过程中,常有观众插进队伍即兴舞上一段。因此,演出随意性大,唱的跳的好不好没人去管,扭得高兴就好。而专业戏曲则不同,民间称之为“戏”,秧歌里也有戏,但那是小戏;人们认为戏曲比秧歌高了一个层次,叫“唱大戏”。唱戏,要扎戏台子,要在台子上唱和演,一板一眼、一招一式是要讲究的。胶东地方的戏种主要有吕剧、京剧、蓝关戏、柳腔等,其中以吕剧最为普遍,《小姑贤》《王汉喜借年》《王定宝借当》《墙头记》《逼婚记》等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经典曲目。有的村子也会有一些业余戏曲爱好者,冬闲时节凑在一起自己乐和,也给父老乡亲演出。但最高级别的“大戏”还是专业吕剧团下乡演出,那简直就跟过节一样。人们奔走相告,请亲戚朋友也来看,儿歌“拉大锯,扯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叫女婿,小外甥也要去……”当源自于此。每逢有大戏,孩子们也像看电影一样提早去占地方,而演完好几天,那些演员和剧情仍是大姑娘小媳妇们热议的话题。
在民间,秧歌和戏各事各码,不是一个档次,那么什么时候能又是秧歌又是戏呢,最可能的场合就是庙会。过去的山会、庙会多,庙会的时候,善男信女众多,有的是许愿还愿,有的是买东西,还有就是为了看热闹。这热闹里就包含了秧歌和戏曲演出,秧歌的热闹自不必说,单说戏就有的看。庙前一般都有戏台,有的时候还会临时扎起戏台,两台戏或几台戏一起唱,所谓“唱对台戏”,那就更好看了,剧团之间比的是功力,乐的则是观众,常令人感觉眼睛和耳朵不够使的,不知看哪一个听哪一个的为是。在精神生活匮乏的年代,这无疑是盛大的视听盛宴,于是,一年一度的庙会成为人们很期盼的盛会。每到一处有山会庙会,四里八乡的人们都会蜂拥而至,场面不是一般的热闹,人们乐在其中,享受着这难得的欢乐。“又是秧歌又是戏”不是一般的高兴,所以这句话就用来极言心情之愉悦。人高兴了,神情、表情、言语、动作上都能表现出来,就如扭秧歌唱戏一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大人尚可控制,孩子表现尤甚,因此,这句话常用来说孩子,说“看把你美的,又是秧歌又是戏”;也常用来表示情绪落差大,说:“你刚才还又是秧歌又是戏的,转眼这怎么还哭上了!”
无论是秧歌还是戏,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过去人们看秧歌看戏的高兴程度,应该与现在的年轻人买了机票追着歌星听演唱会差不多了。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对于秧歌和戏早已没什么感觉,但生活总是悲喜交加的,“又是秧歌又是戏”的喜悦还是有的。
新闻推荐
新华社济南7月8日电山东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将在农产品、食品药品、制造业、建...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