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因“社会需要”而设专业不可取

齐鲁晚报 2018-07-02 03:36 大字

□徐洁

6月至7月是一年一度的大学招考季。翻阅今年的大学招生简章,笔者发现又有新鲜事,若干所高校——从“双一流”建设高校到普通本科院校,甚至高职院校,其招生专业中新增一门“大数据”。

早前就有媒体报道,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50所高校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其中,山东有13所院校首批设置,大部分院校今年开始招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一时成为“爆款”。

如此热闹情景,让人感觉似曾相识。多年前笔者高中毕业时,法学专业也由于“社会需要”成为当年的爆款,一个县级高中的文科班七八十人中,报考法学专业的几乎有一半之多。有的同学被法学专业力量强的大学录取,大学四年固然收获多多;而有的同学阴差阳错被调剂到某工科院校的法学专业,虽也拿到本科学历,但仍“大呼上当”。该工科院校新设法学只一两年,老师几乎全部为新招聘硕士研究生,专业储备本就不足,上课只好照本宣科,同学们大学四年几乎全靠自学。

十年过去,专业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已将法学专业列为就业率最低的“困难户”。真是“始料未及”。

眼下的大数据专业热可谓“覆辙重蹈”。有实力的本科院校设置大数据专业倒也罢了,或许可以依托现有教育或科研资源组建教研团队,招到的学生或许可以胜任这一学科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有些原本就无相关优势专业院校也新开大数据专业招生,就有些让人看不懂了。一所省内高职院校,其优势学科本已在该领域的高职教育层面特色鲜明,无可替代,却也在大数据、无人机上凑热闹。

一位高职院校管理者说,连高职院校都追求大而全,除了自身定位不清,与现行的高校财政政策也有直接关系,财政按照学生数将办学经费拨到学校,这一点改变了,恐怕就没有大学愿意自找麻烦了,将自己的优势学科办出水平与特色不是很好吗?

在各个大学抢开“爆款”专业的时候,也有的高校有不同的观点。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专业仍然“固守”老专业,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专业等等,该校山东招生组组长龚明认为,虽然没有单独设“新工科”专业,但是学校开设“新工科”课程却没有少,如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因为“新工科”专业多为多学科交叉融合,比如大数据分析其实是统计学一直在做的,现在借助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成为一门专业,大学学习不妨先打好统计学、计算机学的专业基础,学好大数据自然水到渠成。

大数据人才的确是未来发展所需,但追逐“社会需要”之前,首先应当有一个基本的办学定位。就如同,就算社会缺少舞蹈家,那么每个人争当舞蹈家之前,也得看看自身条件是否满足,是否有能力把跳舞当成职业。

当前,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高校自身,以“满足社会需求”来办学似乎成为理所当然。但不同的高校,办学定位有不同,应首先把最擅长的事做好。正如某教育评论家所说,办学定位的混乱,使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与质量,都难以满足现实社会需要,就更不用说面向未来积极“储才”了。

新闻推荐

立人立企诚信为本

■本报记者唐修岳“公司恪守‘务实、求严、文明奉献\’的精神,在‘胸怀博大,诚信八方\’理念的引导下,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