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节庆习俗记载别样红岛

青岛早报 2018-06-25 06:39 大字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许多具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风俗习惯。红岛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许多具有乡土特色的节庆习俗,流传至今。

朴实无华的“庄稼节”

粮食是人类的命根子。民间相传,每年的正月十一为庄稼(小麦、大豆、高粱、玉米等作物)的生日。给庄稼过生日的这一天,就被称作庄稼节。以前,每家每户都有自己打晒庄稼的场院。每到庄稼生日这天,人们都会到自家的场院上举行祭拜仪式,焚纸烧香,祈求风调雨顺,粮谷满仓。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各家各户已经没有自己的场院了,有些农民会在自己家里举行简单仪式,纪念庄稼生日。

古老乡风的“集市贸易”

大沽河自古以来就是山东半岛重要的水运通道。大沽河入海口曾是古代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贸易港,也是北宋时期我国五大通商口岸之一。海运业的繁盛,带动和促进了红岛当地的商贸繁荣。

1、河套大集:

兴起于明代中期,位于西河套村,一直是当地最大的物资集散地。主要从事生产工具、家用器具、生活用品及粮食、海产品等交易。清朝初期,河套大集就固定在农历四、九日。每逢集日,赶集的人们携带自己的特产及物品到集市上交易,换取自己必需的生产及生活用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集市规模越来越大,交易范围也越来越广。

2、千佛山大集: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萧家村西北炮台处设置萧家集市,俗称炮台集,农历逢五排十开集。清宣统二年(1910年)农历正月初十,萧家集由村西炮台处迁入村内。因萧家集沿海,集市以经营海产品为主,粮食、蔬菜、日用品、布匹等则由外地商贩运进。民国时期,洋油、洋布、洋烟、洋火等充斥市场。建国初期,设有海产品市、粮食市、蔬菜市、肉类市、牲畜市、土特产市、棉布市、日用品市等,自由交易。1980年冬,红岛公社机关迁往千佛山,萧家集市也随之迁往千佛山,并改为千佛山集,集日不变。

党群部整理

新闻推荐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6大类38个专业全省排名第一

山东商业职业学院具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全国一流的公办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形成了学校在全省、乃...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