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帝王的人间烟火 宫廷的饮食生活

成都商报 2018-06-24 02:30 大字

帝王的神秘遍布日常,他们的“人间烟火”究竟气象如何?今年年初出版的《皇上吃什么》,获得故宫授权的档案资料和高清大图,解密了清代宫廷饮食生活。

原来,清宫的御膳房里不全都是满族人,除了明宫遗留的山东人,还有来自江南的苏州人、随处游荡的小摊贩……他们有些出身贫贱,有些子承父业,总之,皇帝的口味需要全国人民来烹调。

想当个御厨 究竟难不难?

应聘公务员自古就是一个难题。

做官是需要学历的,寒窗十年,也不一定能中举入仕;当将军是需要出身名门的,自小习武,屡立战功,活了下来,才能成为一代名将。

既然无法在江山社稷上为皇帝分忧,退而求其次,御厨倒是不错的选择——在国家级大厨房里,选用天下最好的食材,不慌不忙地炖炒煎炸,侍奉皇帝的一日三餐……皇帝也是普通人,他们似乎对御厨有着天生的宽容,不管你来自哪里,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你厨艺够好,都能被皇帝宠幸。

随着清军入关,直接将紫禁城承接下来,没有另建宫殿。他们带来的满族厨师,成了清宫的御厨核心。但如果紫禁城里以前的汉人厨子做得好,也会让他们留下。当时山东厨师几乎主导明朝皇宫的后厨,自然,山东人就成了清朝皇宫做汉菜的主要人力来源。

乾隆对苏菜的钟爱起源于张东官。乾隆在苏州织造普福家偶然品尝到了张东官做的菜后,赞不绝口,就将他带回京城,任为御厨。此后,乾隆几乎每日都点名让张东官做菜,顿顿离不开张东官。苏造肉、五香鸭就是他创制的。

其实,御膳房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什么人都有。

乾隆这样的美食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探访民间小吃的机会,那时北京街头流行“豆汁”,他就让内务府在民间招募技术水平较高的豆汁厨子进宫制作。

到了慈禧那里,她更是挖空心思寻找能制作各种新颖美食的人,谢二就是因为慈禧想吃炸糕而被传入宫中专做蒸炸的厨师。还有一个卖芸豆卷的小贩,因为慈禧爱吃,也被特意招进宫里,只做这道点心。这种厨子在宫中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有的人每年只做一两次,有的甚至从未被传召过。

这样一些游走市井的小摊贩,对于一心想当御厨苦练厨艺的大厨来说,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想做皇帝身边的人,不仅手里要有绝活儿,而且要运气好。

宫里的粽子

是甜还是咸?

端午节刚刚过去不久,其实紫禁城里的粽子也有故事。毕竟,第一个奶黄馅料粽子,诞生在紫禁城。粽子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概也是诞生在紫禁城。

需要说明的是:一直到宣统年间,清宫一直是“甜粽党”的天下。

这当然是因为咸粽子是南方产物,只有住在江南的袁枚,才吃过火腿粽子:“洪府制粽,取顶高糯米,捡其完善长白者,去共半颗散碎者,淘之极熟,用大箸叶裏之,中放好火腿一大块,封锅闷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断。”袁枚写做饭,总是容易夸张,个个菜都像《红楼梦》里的茄鲞,要是粽子烧上“一日一夜”,恐怕早就烧化了。

宫里的粽子是糖粽子,用江米或者白米来制作,式样和外面的也差不多,但需求量很大。每年刚刚过完年,就要做好规划,需要做多少粽子,需用多少米和粽叶,都要提前上报,之后到内务府造办处领取。宫里包粽子的厨役有限,每年节前还需要临时调入许多帮厨,日夜不停地包、煮。粽子的外形以及内馅,每年都要翻新花样,都需要逐级上报,直到皇帝满意为止。

一到五月初一,粽子就成了宫里的主角,《宫女谈往录》里,老宫女略带激动地说,有“各种馅、各种形式——方的、尖的、抓髻式的——粽子”。

到了端午那一天,宫里到底要吃多少个粽子呢?说出来吓死你,据乾隆十八年(1753)端午节的膳单所载,乾隆帝的膳桌上摆粽子1276个,皇后的膳桌上摆粽子400个,其他重要皇室成员的膳桌上共摆粽子650个——也就是说,仅仅是摆着看的粽子,就要两千多个!

这些粽子除了上粽子供、设粽席,皇帝还要赏赐文武大臣,连太监宫女也能分到一个。唐鲁孙先生是珍妃的堂侄孙,自幼出入宫廷,他在《清宫过端阳》中提及曾经吃到江米小枣粽和白粽子,看上去没什么两样,“但是宫中有一种玫瑰卤、一种桂花卤拿来蘸粽子吃,蜜渍柔红,玉灵芳香”。另外,还有一种奶心粽子,是满族特色,大约是加了奶酪或是奶油,听起来颇为诱人,这大概也是“奶黄”馅的师祖。

宣统未出宫之前,咸粽子终于得到机会进入了宫廷。浙江遗老进呈50枚火腿鲜肉湖氏粽子给端康皇太妃、同治的瑜太妃分食后甚觉好,传谕御膳房,每年包些湖式肉粽换换口味——可惜这样的日子也没有几年,端康皇太妃便去世了。

再过几年,连御膳房也没有了。

(摘自《皇上吃什么》))

新闻推荐

全国非遗相声大会走进山东高校

本报讯6月22日晚,非遗进校园——全国非遗相声大会专场演出在山东管理学院举行。中国广播说唱团的相声名家携手...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