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设备高效高产 降低矿工劳动强度 滨湖煤矿:建设新时代“智慧矿井”
一头连着井下采煤工作面,一头连着地面智能调度指挥中心,一路穿透近500米地层,一键组织生产……当前,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滨湖煤矿薄煤层智能无人采煤工作面,已成为该矿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近年来,滨湖煤矿按照“半年构框架、一年见规模、两年出成效”的时间表,沿着“一提双优”的路线图,迈入了建设新时代“智慧矿井”的新步伐,开启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新征程,走出了扭亏为盈的“蝶变”之路。
薄煤层矿井技术引领者
滨湖煤矿是一座薄煤层矿井,受资源赋存条件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自建矿来一直举步维艰。该矿多方求索、倾力实践,与设备厂家联合研制薄煤层智能化装备,攻克了空间设计、系统控制、配套采高、煤岩识别等10多类、50余项技术难题,确保了装备的适用性,一举实现“12煤”和“16煤”的智能化开采。去年以来,该矿大力实施“一提双优”工程,深化“智慧矿井”建设,对生产模式、生产工艺进行彻底改造,着力孵育发展新动能,在2017年扭亏为盈,实现了涅槃重生。
近日,记者来到综采一区,见到技术员姜辉正在同综合工区技术员郭琳琳商讨安装调试薄煤层智能无人采煤机组的工作方案。得知记者来意后,他放下手中的铅笔介绍起来,“薄煤层智能无人采煤机组的成功运用较传统采煤机组相比,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机组生产需要职工在工作面来回移动、反复蹲起,不仅劳动强度大、花费时间长,而且占用人员多,效率低下。现在好了,通过集控中心实现了采煤机记忆截割和支架自动跟机,职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
据了解,该矿将升级采煤装备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在采煤工作面装备了薄煤层智能化采煤机组,生产工序由原来的2名煤机司机跟机操作、6名支架工分段跟机拉架,变为1人远程操控,2人工作面巡视,把一线职工真正从繁重、危险的薄煤层生产中解放出来。一个采煤区队60人就可支撑全矿产量的高效集约生产局面。
降低劳动强度 改善工作环境
随着该矿新旧动能有力有效的快速推进,不仅实现了降本减人提质提效,而且职工的工作环境也得到了改善,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感、舒适感。
采掘一线取消夜班生产,消除了夜班生产的薄弱时间和安全隐患,彻底结束了井下采煤两头不见太阳的历史,实施周日集休,加班打连勤已成为历史,职工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家人,真正实现了 “体面劳动、幸福生活”。综采一区职工赵路谈及取消夜班生产时说,“以前上夜班的时候,不仅‘人困马乏\’,而且与家人交流成了‘两条平行线\’。现在好了,‘生物钟\’正常了,与家人上下班、与孩子上下学的时间也同步了,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随着“一提双优”工程深入,该矿生产模式实现了颠覆性变革,让“一年365天、一天三班倒、24小时连轴转”的传统作业模式彻底成为历史。
引进人才 建设培养平台
“智慧矿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据悉,滨湖煤矿《薄煤层综采远程可视智能化成套设备研发与应用》创新成果被命名为全国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项目。目前,他们正持续推进智能采掘、智能储装运、智能选矸、智能洗煤、调度指挥中心“五大板块升级”,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夯基固本、提供支撑。
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建设人才培养平台,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为矿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智能化采掘工作面人员再降20%以上,矿井井下作业人员再压缩10%以上,人力资源配置实现再优化。 (记者 王龙飞)
新闻推荐
6月17日下午2:00,周村宾馆二楼会议室内座无虚席,百余位学生和家长都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聆听全国著名高考志愿精准策划...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