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争论中迎来改革尝试——毕业创作能否代替本科论文?
眼下,各高校本科毕业生正在为毕业论文作最后的努力。多年前,高校中就对“是否该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过讨论。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高校专业教学提供了办学的基本依据。目前,绝大多数专业仍然保留了毕业论文这一环节,但一些院校已经开始尝试,用作品创作、发明专利、调研报告或发表新闻作品的形式代替毕业论文,甚至还有一些院校提倡学生创业,用创业成果来代替毕业论文。
教授的疑惑
本科毕业论文是不是“鸡肋”?
近日,北京一高校教授发布微博称,“现在的本科生已经不同于30年前的本科生,写论文真的没有太大的意义”。有媒体曝出,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拼装抄袭、质量低下,甚至直接花钱购买的现象,不仅用功写论文的学生抱怨、不愿写论文的同学埋怨,连指导老师看见这种惨不忍睹的论文都免不了有“轻生”的念头。那么,本科毕业论文真的是“鸡肋”吗?
2013年毕业、学习工科的任晓晨回忆,他的毕业论文主题是某市水利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他与另外3位同学合作,分别负责大坝、引水、厂房和施组。实际设计过程中才发现,很多知识都是本科没有学过的。论文完成后,任晓晨说这4个月学到的比4年都多。工作后任晓晨发现,当初的毕业设计就是“过家家”,但自己终生都会感谢这一番锻炼。
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教授蒋海升认为,毕业论文既是专业学习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学业水平考试。“高校培养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像汽车工厂生产汽车。工厂里组装一辆汽车,可能每个零部件都合格,但组装在一起后是否整体合格,还要做综合性检测。毕业论文就是一份专业学习的综合答卷。”
为什么有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水”?学者原平方说,“水”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方面,在近20年的时间内,本科教育的功能已经从“精英化”转向了“平民化”,一半左右的高中毕业生都能上大学接受教育,原来的“天之骄子”变为现在的“大众化”人才;另一方面是由于找工作的压力、过程考核的不够重视以及高校师资配比等问题,毕业论文越来越流于形式。因此,本科教育的定位和考核方式自然需要与时俱进的变革。
在蒋海升看来,“水”的问题分很多方面,有的是选题大或小的问题,有的是学生态度和能力的问题,有的是指导教师态度和能力的问题,有的是教学管理部门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必须正视和解决。但如果因此就认为本科毕业论文是“鸡肋”,那就是“泼洗澡水的同时把孩子也泼掉了”。
满足于背书做题
为什么一些本科生不会写论文?
论文写作仍是一项有效的检验本科生学术能力的方式,那么,对于这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学生是怎么看待的呢?
读英语专业的张奇说,大学4年她一直在背单词、练听力、考级中度过,让她写研究方向,“我也不知道该研究什么方向。”
大学生不会写论文的原因,除了惰性,蒋海升分析还是教学中出了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满足于老师满堂灌式的讲授,缺少探究式教学训练,学生满足于背背书、做做题。到了大学阶段,绝大多数高校的课堂也还和中学阶段差不多。”现在高校教学改革虽然日新月异,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手段并没有根本转变。“在长时间填鸭式教学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毕业阶段突然就能提出有创新性的见解,那是不可能的。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能力上的薄弱,反映了国内学生在创新能力上的整体薄弱。”蒋海升说,“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学会在相关领域内搜集资料,在掌握并尊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关注学术前沿,选择相应选题和切口,能够提出一定的创新观点,在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的情况下将观点阐述出来,是大学文化以上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没有基本研究能力的学生,是不合格的。”
不少高校教师认为,大学应加强对学生科学批判思维的培养,或是设立专门的科学写作课程。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院士席南华在不久前的一次报告中指出,一直以来,外国大学对于科学写作非常重视,他们一般设有“大学写作”课程,但是我们国家并没有相关的课程。“我发现,我们的学生不会写别人的话,也不会写自己的话,他们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论文写作功底非常差。他们没有科学批判思维,也缺少分析性阅读等训练。”席南华说。
据了解,如今一些高校已经开始探索设立与科学写作相关的课程,例如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曾开设一门暑期课程“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得到了不少学生的好评。授课教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宝荣已经坚持开设这门课程10余年,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有来自本校和外校的学生,遍布文、理、工、商、医等多种专业,从本科生到博士生都来听课。
先行者的尝试毕业作品能否提供更多选择?
目前,国内一些学校在毕业论文上作出创新。以华东师大为代表的几所学校从2014年开始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比如以毕业设计、发表新闻作品或调研报告等形式代替毕业论文。此外,温州大学为鼓励学生创业,可以用创业成果来代替毕业论文。在一些理工科学校,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可以与毕业论文等值替换,引导学生将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保护。山东女子学院也规定,只要在国内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过与毕业论文选题相近或与专业相关的论文,署名为第一作者且署名单位为本校的,就可以申请免答辩。
虽然一些艺术类专业也在提倡通过作品创作来取代毕业论文,但记者采访省内几家艺术类高校得知,学生在展示自己毕业创作的同时,仍需要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占学分的,必须要完成。”一位老师表示,虽然之前有声音建议艺术类专业取消毕业论文,但目前来看鲜有尝试者。
在蒋海升看来,设置毕业论文的“初心”是研究能力的训练,是专业学习综合性检测,从这个角度看,不一定非得让所有的学生都写学术性的论文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能不能有别的形式?《新闻传播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新闻传播学类各专业学生可以根据专业自身特点,采用作品创作或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毕业。“突破传统模式需要有足够的条件,现在有了国家标准,我们就有了尝试的底气。”对此,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计划从明年开始,鼓励一部分在实践能力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采用毕业创作的形式代替论文。“当然,这种毕业作品,也必须有一定的规格要求。”蒋海升表示,根据新闻传播学类国家标准要求,作品创作应当采取各专业实践创作的主流作品形式,作品长度、格式都要有统一规定,并附有不少于8000字的作品创作报告,还要附上原始文字、图片、音视频记录等资料。“这种毕业形式为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在我看来,毕业作品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也没有比毕业论文减轻多少,只是考查形式更灵活、更符合实际情况了。”
(本报记者 闫珍珍)
新闻推荐
游人驻足赏花拍照。(黄智义摄)本报5月20日讯(记者黄智义)虽无十里桃花,却有十里月季。近日,位于高新区东区街道的“25...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