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杀手不再沉默!
71岁的王阿姨突觉右侧肢体不能动弹,到医院急诊造影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完全栓塞,经积极取栓后王阿姨仍遗留头晕、视物不清等后遗症,多方诊治效果不理想。后追究病根,原来,王阿姨1年前就被诊断为“房颤”,因没有症状就没进行正规治疗。一向追求高生活质量的王阿姨后悔不已,如果早点治疗房颤可能不至于这个结局。
无独有偶,来自泰安地区的65岁的张大爷突发腹痛到医院就诊,多次辗转各级医院,后剖腹探查发现肠坏死,同时发现张大爷肠系膜上动脉被血栓堵住了,遂手术切除了张大爷部分肠道,才得以转危为安。此次,张大爷也被告知,病根源于以前就发现却没有重视的房颤!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房颤第一患病大国!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二科副主任医师胡和生告诉我们,我国现阶段约有1000万房颤病人,并且受人口老龄化、慢性心脏病及其它因素影响,房颤呈逐年递增趋势。它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临床研究显示房颤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增加5-17倍,容易引起心力衰竭,增加死亡率。随着国家老年人免费查体政策的推广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房颤检出率越来越高,但是就诊率、重视率、正规诊治率仍低得惊人。很多人认为“房颤治不治疗无所谓,能走能跑,没有什么大碍”,甚至有些医生也认为,房颤控制心室率就可以,简单抗凝就可以,维持正常心律效果不好或者出血风险……这也是我国房颤治疗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胡和生告诉记者,高发病率、诊断率,就诊率却比较低,规范治疗率就更低了,使得现阶段房颤尽现“杀手本色”,致死、致残事件不断涌现。
其实大部分房颤的危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导管消融,抗凝治疗以及左心耳封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房颤的治疗,并且临床效果比较理想。
导管消融是房颤治疗领域最重要的技术突破,经过20年的发展,是很成熟、安全的手术。阵发性房颤首次成功率在80%以上,持续性房颤首次成功率能达70%以上,甚至有些长期慢性房颤的病人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胡和生所在团队就有一持续6年的房颤病人一次性消融成功,已停用药物1年仍维持正常心律。
其次,左心耳封堵术也是近年发展迅速的新技术,这技术是源于左心耳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天然的港湾”,一旦血栓脱落随着血流流向人体各个脏器血管,就造成相应脏器栓塞坏死。该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口服抗凝药禁忌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左心耳封堵术近年适应症也在不断拓宽,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患者获益。
药物治疗方面,有效的抗凝治疗是预防和降低房颤相关卒中及其血栓栓塞事件发病率的关键。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抗凝药就是华法林。遗憾的是,我国很多高危血栓病人只用了阿司匹林甚至不用药物抗栓。
据统计,欧美60%~70%的华法林使用率,而国内只有不到10%,且抗凝治疗达标率低。一些临床医生往往低估抗凝获益而高估出血风险,这也导致有效抗凝比例低,患者暴露于巨大的栓塞风险之中。
为规范房颤的诊疗,呼吁全社会正确面对房颤,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在201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启动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作为全国首批百家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之一,在山东省心血管病泰山学者闫素华教授的带领下,以树立山东省房颤管理标杆、全面优化房颤管理体系、提升山东省房颤整体诊疗水平为方向,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对医院的信任度,未来将组建国内一流的房颤诊疗中心。(新晨报记者 张晓茜)
受访嘉宾: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二科副主任医师 胡和生
新闻推荐
今年春季高考作文考“工匠精神”, “知识”考试昨日开考,今天考数学和英语
YMG记者庞磊摄影报道3月下旬,山东省春季高考18个技能类别考试结束。昨日上午9点,全市4658名考生迎来“知识”部分的考试。首日开考的科目是语文和专业知识,今天考数学和英语科目。考试结束...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