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打工21年 “夫妻房”圆了安家梦

安徽工人日报 2018-05-10 06:25 大字

   

4月底的贵州毕节,虽然还不到夏天,但中午的天气已经非常炎热。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工人生活区,刚务工回来的柯祥林快速地洗了一把脸,到房间拿好碗筷来到工人食堂。

“媳妇儿,今天有啥子好吃咧?”“娃儿来电话了没有?”……

隔着打饭窗口,老柯把碗递过去,眯着眼睛看着妻子,不时问两句家常。妻子唐菊舀好饭,顺手擦掉碗壁上的米粒,催促他赶紧走,好腾位置让工友打饭。

“这么多年,去过那么多工地,在这里是第一次有家的感觉。”嚼完最后一口饭,老柯跟记者聊了起来。

老柯今年40岁,从1997年开始打工,21年里,先后去过了新疆、西藏、山东、宁夏、浙江等十余个省区市,直到去年来到中铁十七局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项目,第一次算是安居了下来。

“你看,那是项目专门给我们的‘夫妻房\’。”柯祥林说,来到这个工地近两年,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不错,在了解到项目专门设有工地“夫妻房”后,他便把妻子从四川接了过来,在工人食堂帮厨。而像他这样和妻子一起在工地的有8对,全都住在了项目安排的“夫妻房”里。

走进老柯的“夫妻房”,房间面积虽不足10平方米,但床、桌子等必备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在妻子的整理下,整齐而又干净。老柯回忆说,以前的打工生活,他住过几十个人的大通铺、十几个人挤在一起的帐篷,即便是农民工夫妻最多也只是遮个布帘,“混居”环境和条件都比较差。

“有时候下雨了,帐篷就漏雨,没办法,只能往帐篷上搭东西,搭太多又担心帐篷撑不住。甚至洗澡都要去河边洗。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顺着老柯指的方向看去,能看到一字排开的工人用水区,两个热水器,以及24小时开放的浴室、专设的晾衣区……

老柯的眼神里,满是幸福和满足。他说,最艰难的时候,跑南闯北,一天才赚17元钱,仅能维持自己的生计,很难有剩钱。但现在和妻子两个人都在工地,除了给家里老人和孩子的钱外,夫妻俩每个月还能再攒下几千元。

“再过一段时间,娃儿放暑假,就把他们从绵阳接到这里。”聊到孩子的时候,柯祥林的脸上堆满了笑容。“我们在这里既可以过暂时安稳的生活,又能存钱将来在老家买房子。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都是有奔头的。”

据了解,该项目共有农民工323人,其中有8对是夫妻,项目经理李卫国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特地设置了“夫妻房”。李卫国说,因为长达十多年工作在项目上,见过不少农民工的住宿条件,尤其是农民工夫妻,所以这个项目开始建设的时候,就想着一定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据李卫国介绍,一般来说,劳务工人的流动性大、流失率高,但第二人民医院项目的劳务队伍始终保持稳定,仅2017年,从四川绵阳前来务工的工人就有30余个,“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劳务工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项目部安全生产、质量、进度目标的实现。

新闻推荐

山东首部劳模影像志出版 工会干部走访8省26地市寻找劳模

本报讯(记者丛民通讯员丁坤)日前,由山东省潍坊市总工会编纂的《工匠精神劳模风范——潍坊劳模影像志》全国劳模卷和山东省劳模第一卷出版发行。据悉,这是山东首部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讲述劳模故事的影...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