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凯小学“文智课程”获山东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评选一等奖 课程重组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引擎”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本报记者 李静 通讯员 季俊昌
在刚刚结束的山东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评选中,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小学的《小学课程重组下的“文智课程”建构及实践》荣获一等奖。这一成果获奖后,立即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4月11日,《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版头条作了报道;4月30日,《山东教育报》又以《在课程重组中建构充满活力的育人生态》为题,深度报道了东凯小学建构“文智课程”的实践成效及经验,报道着眼于东凯小学借助“课程重组”这一课改样式,从“围绕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展开”、“在学科链接处寻找科学素养生长点”、“营建教师专业发展生态”三个方面,生动诠释了“课程变,则教育生态变;课程好了,学校才会好。有了好的课程,核心素养才会从云端‘落地\’”的课改理念和行动愿景。
“这个荣誉是属于我们整个团队的荣誉,是对我们七年来一以贯之探索与实践的最大肯定,让我们更加坚信,课程重组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互为支撑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愿景,而我们根据学校实际,经过重组后的文智课程则是支撑起这个愿景的‘主心骨\’。”东凯小学校长曹玉泮说。
东凯小学的文智课程构建与实施,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文明人、智慧人为目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灵魂,以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重组为策略,建构了国家课程为“干”、校本课程为“枝”、班本课程为“叶”的文智课程体系。
学校依据课程标准,对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内的全部课程进行系统设计和统筹安排,按照学科特点进行分类整合和结构重组,从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新定位和设计,形成了“校本化改造的国家和地方课程保底”+“特色课程创新”+“班本微课程”显个性的“文智教育”课程群,即“干”+ 枝”+“叶”的文智课程实践模式。
为了有效贯通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真正将国家课程校本化,东凯小学积极探索了三条整合途径: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学科与生活的整合。通过这三种整合方式,东凯小学打造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身心素养四大类课程体系。整合后,课程整体量得到了有效压缩,避免了无效重复,但每一个板块、单元和主题却因为多元、多维课程素材的集中而变得更加丰厚,实现了减量而不减质、简约而不简单,保证了课程标准的实现和育人目标的达成。
比如,课程重组后,将语文、传统文化等与人文学科有关的课程科目整合为“人文素养”,将数学和科技等与数学学科有关的课程科目整合为“科学素养”,将品德与社会和班会等整合为德育主题活动;将音乐和美术整合为“艺术素养”;将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为“身心素养”。
“课程经过这样整合,将散落在各个角落的人文素养素材,整合成为完整系统的学习体系,既避免了学科割裂和内容交叉重复的现状,又很好地落实了育人的根本任务,让学科教学变成了学科教育,让教学真正指向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曹玉泮说。
重组后的科学素养类课程,共包含三大板块——— 校本课程、学校特色课程、班本微课程。其中,校本课程是重组改造后的国家、地方课程。包括以传统数学学习为主,整合数学思维训练、数学故事、小课题研究后形成的“数学与思维”课程,以及整合科学、信息技术、科技制作、发明创造等,涵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的“少年科学院”课程;学校特色课程以走班制为组织形式,是校本课程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如校园工匠坊、搭搭乐乐、机器人、3D打印、小小生态园、小牛顿科学实验、科技节节日课程等作为补充延伸;班本微课程则是各个班级立足各自不同的优势及特色,由师生自主开发的。
课程重组后,学科壁垒弱化甚至消失了,学生的学习从“封闭”走向了“开放”,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从“要我学”走向了“我要学”。
学校育人靠课程,课程建设则要靠教师。课程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直接链接,“教师”“课程”“学生”三个主体互为因果、彼此互动、相互改变,是学校教育的“共生体”。
在东凯小学,课程重组正是撬动“共生体”在共舞中走向共赢的强力引擎。因为对东凯小学的全体教师来说,课程重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开展课程重组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一毕业就分配到东凯小学工作的年轻教师李光菊谈起学校的课程改革史,不假思索地说,在重组过程中,跨学科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还要研究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这样才能找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点、连接点、共生点在哪里,而且,团队成员们一起搜集相关信息、讨论整合方案的过程,又是整个团队凝聚力的一次集中迸发,在对课程重组的不断追问与思考中,老师们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课程重组让教师不再居于课堂的中心地位,而是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目标和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整合后的课堂,学生在滔滔不绝地相互助力引导。教师则退居学生身后,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自在”。
老师们发现,重组后,课程内容变了———从“封闭”变成了“开放”。
教师的角色变了——— 从单纯的“教教材者”,变成了课程的“研究者”和“建设者”。
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 实践的内容多了,动手的机会多了,合作的次数多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也随之形成了。
一系列的变化表明,通过课程重组与建设,改变了教师的专业行走方式,为学生智慧成长提供了动力支持,使东凯小学课程建设取得了“共生共舞共赢”的良好格局。
通过多年的努力,东凯小学借助打造切合学生实际、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文智课程”,不仅促动了学校育人新生态的建塑,而且达到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文明人、智慧人的教育目的;尤其让学生借助“文智课程”的学习,真实留下了“能带走的东西”,而不是“背不动的东西”,从而使文智教育新生态深刻烙印在东凯小学学生的心灵中。
就此,校长曹玉泮的感悟是:这些“能带走的东西”是学生发展中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人生营养。它们的表现样态可能千差万别,但内核是文明与智慧。若干年后,即使孩子们忘记了曾经学过的优美词句篇章,他们依然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生活态度;即使忘记了数学公式和定义,他们依然会运用逻辑思维方式处理解决问题;即使在生命旅途中遇到困难与挫折,他们依然懂得感恩,与人为善,坚强前行。
新闻推荐
5月11日-12日(本周五周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病专家黎莉教授将在世博高新医院坐诊。心血管疾病患者可抓紧时间到世博高新医院,请齐鲁医院专家诊治。世博高新医院作为山东大学齐鲁医...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