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才聚智“活水”来
□本报记者李栋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力老工业区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企业是主战场,更是主力军。然而,如何突破瓶颈制约实现快速发展?如何完成由制造主打到创造驱动的顺利转型?这是企业思考的问题,更是区委、区政府重点用力的方向。
4月23日至25日,我区组织20家成长型、创新型企业赴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举行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会。这是我区第一次由政府组织赴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的较大规模的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也标志着我区产学研合作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既向与会专家教授展示了我区企业的风采,也达到了帮助企业对接高层次平台、输送高层次人才、引进高精尖项目的目的,有力促进了校企双方的交流合作。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是此行的第一站。它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50多年来研究领域逐步扩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源环境工程等,学科方向也由化工冶金拓展为过程工程,2001年更为现名。50多年来,研究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拥有中关村本部、廊坊分部、郑州分所三个园区,形成一体两翼的研发格局。国家级、省部级研发平台的介绍,科研能力的展示,科研成果的呈现……在这里,与会企业家不仅被研究所的相关介绍深深震撼,更重要的是,相关科研骨干的研究领域及科技成果,让企业家看到了相关领域最前沿的理论成果和产业应用的广阔市场前景,尤其是部分研究领域同我区企业的生产领域比较接近,这让与会企业家十分兴奋、多有期待。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企业负责人纷纷就各自的生产领域同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接,并向专家发出了来我区调研指导的热诚邀请。“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让企业通过这样的对接平台、通过这样的交流机会,真正找到院企双方共同的话题、共同的领域,找准契合点,争取促成更多更好的合作。”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贾万刚向记者介绍说。
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会企业家现场参观了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创新成果展。一项项国际尖端的前沿技术,一个个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让与会企业家对此次北京之行更加充满了期待。“这次中科院之行,真的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听了专家们的报告,再看看这些世界一流的技术成果,让我更加坚信,在这里一定能找到企业突破瓶颈制约的关键技术,产学研对接一定会结出硕果,一定能帮我们企业进一步展现技术优势。”参观现场,山东中顺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郝亚明激动地告诉记者。
此次产学研对接活动的第三站是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这里不仅是工程训练基地、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支撑平台,也是工程素质和工程文化教育基地、学校高水平科研转化服务平台。相关负责人首先向与会企业家介绍了学生的各种创意作品,建筑学院学生设计的吸附PM2.5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让企业家们看到了创新的魅力;学生自主设计的智能家居控制器的融资规模,让企业家们看到了(下转二版)(上接一版)前沿科技的广阔市场前景……随后,企业家们又实地参观了3D打印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焊接机器人实训室等处,零距离感受科研人精神态度和科研成果的魅力。企业家们还聆听了清华大学教授分享的智能制造与数字化生产流程、中科院自动化所专家分享的工业机器人相关应用及科技成果、纳博特机器人创始人分享的焊接机器人成果等报告,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给企业家们上了一堂直观生动的课程。
截至目前,已有9家企业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的8名专家教授在新材料、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等领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其中金润德公司将邀请清华大学张晓龙教授到企业考察,恒导石油化工、中顺新材料、华信高科、瑞诚化工、北方淄特、桑瑞斯新能源、泰鼎机械、大力矿机等将与有关专家教授作进一步洽谈;新枫晟染丝、磊宝锆业、金堆城钼业光明、赫达公司、利尔新材、华安公司等表示有合作需求,将通过相关院所、专家教授帮助寻找合作切入点,联系对接其他专家教授及项目,破解发展瓶颈。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努力构建务实高效、开放灵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积极帮助、引导辖区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在优化发展的大潮中赢得主动、构筑优势,为奋力开创‘富而强、精而美\’幸福周村建设新局面提供强劲动力。”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志臣如是说。
新闻推荐
晨刊综合讯近日,独立第三方机构竞争力智库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的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全国、31个省(区...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