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透过文化看清明

白银日报 2018-04-08 09:29 大字

□张莉萍

清明节总是应着“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梨花带雨的伤感,随着暮春而至,古谚自有“春分有雨清明到”的说法。清明节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该节气为什么会被法定为祭祀的节日?这和一个传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谈起传说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介子推。

一、清明的传说

介子推,春秋晋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人)。他是晋国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的一名门客,家境一般,与老母亲相依为命。春秋时期,晋国因储位之争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一路上仅有数十名家臣跟随,介子推就是其中之一。逃亡途中大家风餐露宿、食不果腹,有一次重耳又累又饿晕了过去,大家实在找不到食物救他,介子推居然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喂重耳喝下,才使其保住了性命。重耳当下立誓一定报答介子推的救命之恩。

在外漂泊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到晋国当上了君主,成为一代霸主晋文公,他犒赏群臣却唯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也因此背起老母隐居绵山。后经人提醒,晋文公想起介子推的恩情,心中有愧,就立刻派人进山寻找,无果。于是有人就献计火烧绵山逼迫介子推出山。熟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火灭后,竟然发现介子推与母亲死在一棵焦柳之下,清理时在树洞内发现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见状恸哭。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也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君主,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又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止烟火,只吃冷食。第二年,晋文公率群臣登山祭奠,发现焦柳死而复生,便将柳树赐名“清明柳”,同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了清明节。顾名思义,清与明就有廉洁奉公之意,而今此意被吸纳为时代内涵,介子推的传说也使节日蕴含了敬贤的人文内涵。

二、清明的文化内涵

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清明节原本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耕种的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人们在这个时节祭祖,是希望祖先能够保佑一年风调雨顺,在祭拜前一天寒食斋戒,以示崇敬。这是古代农业社会人们最朴素的价值观,带有典型的农业社会色彩。祭祀早在商代就已经盛行,但是商代经济基础还是以游牧为主,祭祀也仅限于是占卜通灵手段。自西周建立了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社会架构及其文化,祭祀才从最初的畏天敬神发展到了对人类自身的认识,才开始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清明节正是春种的好时机,与寒食节合二为一,转化为炎黄子孙崇敬先人的民族情结。

清明节距今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清明节被加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盛唐在清明节这天专门放假,可以说是我们现在“小长假”的始祖。其活动也从扫墓增设了踏青出游、荡秋千、玩蹴鞠等项目,意在追思先人,勿忘生者。在春季天地清明,万物生发之时,提倡人们游走户外强健体魄。宋朝更是将这一盛景绘制于《清明上河图》之上,成为国之瑰宝。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寓有插柳生发之意。

三、清明的美食

除了民间习俗文化,清明这一天还形成了特有的饮食文化,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很多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因地域不同,饮食也是各具特色。山东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山西用白面蒸大馍名为“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还有上海的青团、浙江的裹粽子等等。台湾现在还保留着吃春饼的习俗,汉族人学会了畲(she)族人“乌稔饭”,回族学会了山西的馓子。民俗专家认为,看清明的饮食,就表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当人类已经步入现代文明社会,清明节中企盼风调雨顺,保佑丰收的农耕文化色彩早已淡化,但不变的是我们对祖先的缅怀之情,祭祖成了中国文化务实的表现之一。“慎终追远,明德归厚”,随着民族精神的复兴,我们不仅要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对祖宗的敬畏,也要不忘为国牺牲的先烈,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把对宗族的私祭发展到对炎黄祖先和人民英烈的公祭,以祭祀的方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所以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不仅仅是几天假期这么简单,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它沉淀的是一种道德、传承的是一种文化。

四、外国也有清明节

清明文化不仅在中国盛行,还影响了周边很多国家。目前,除了中国以外,亚洲有几个国家也过清明节:采用中国农历的越南、穿着传统服饰祭祖的韩国,还有华人众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

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越南曾经使用过1000多年的汉字,连历法也是采用中国农历纪年法。越南自然就沿袭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成为法定节假日,与中国略有不同是越南的清明节时间在农历三月三。在这一天越南人会先祭祖,然后回家吃汤圆。虽然韩国没有采用中国农历,但是也会把4月5日定为清明节。这一天,韩国人会穿上韩服(中国汉服的衍生品)前往陵墓或祠堂祭奠。他们对这个节日非常重视,但对于焚烧纸钱却控制非常严格,因此他们的祭奠就以鲜花和白酒为主,杜绝了焚烧纸钱的仪式。以华人居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清明虽然没有法定,但是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文化,他们依旧秉承了中国“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礼教,在清明节前后的周末自发组织扫墓、踏青,先到庙里祭祀,然后去亲人的墓前摆上茶酒、鲜花、水果,燃香点烛,叩拜行礼。有条件的华人甚至会回国祭祖。对于移居海外的华人清明节的意义,与其说是为了过节,不如说是在清明特殊的日子,感受死与生的并置,从传统的习俗中获得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清明这个传承千年的时间节点和文化符号,有太多的内涵。一阴一阳、一息一生,祭亡是为了佑生,缅怀是为了铭记,风俗习惯的传承凝聚着民族精神,节气和节日的融合使得感恩纪念与催护新生沉淀于清明,中国人把他作为统一的信仰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扬光大,这就是清明节具有的中国特色亲情与民族感的深意。

新闻推荐

蓬莱职业教育一项目跻身“国赛级”

本报讯(YMG记者郭超通讯员迟江涛杨明)4月1日,山东省“电子装配”项目国赛选拔拉开帷幕,作为烟台市唯一参赛选手、蓬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王建樑同学以99.5分的优异成绩勇夺比赛第一名,将于6月份...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