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事业,更需高质量发展
□李鹏飞
近日,本报记者对全省各县(市、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梳理,了解现状,把握趋势,分析问题,就其中一些问题深入基层,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以期更好地为做好民生事业建言献策,服务大众。
这期报道的对象是“农村饮水工程”。水是生命之源,但长期以来缺水、水污染严重影响农村居民饮水安全,2005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自来水村村通工程,不仅缓解了农民吃水难,而且提高了农村饮用水供水水质。这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
2017年,山东省27个县(市、区)总投资53978万元,通过配套、改造、升级、联网等措施,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升。22个县的168个贫困村的饮水条件也得到改善。7月,省卫计委牵头成立督导组,对全省17市饮用水安全情况进行现场检查;11月份,《山东省城乡饮用水水质改善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
在我们收集的地方“两会”报告中,有十几个县将改善和提升农村饮水工程列为2018年重点工作。
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改造、提升?去年完成的《山东省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公示稿)》提出:“农村饮水工程体系不完善。部分地区农村供水规模化、集中化程度不高;工程管理薄弱,供水管道老化失修;水质处理措施不完善,饮水水源地缺乏保护,农村饮水安全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不相适应。”规划提出:“到2030年,建立城乡均等、水质达标、水量安全的农村供水体系。”
在日常报道中,对饮水安全的关注也是读者来信的一个重点,特别是春季缺水季节。此次记者调研,发现了更多具体表现,比如管道质量、供水水平、水价等,这些也引起一些农村居民对自来水的顾虑,在报道中所展示的有些农民有了自来水还是自己买水喝,还有的地区农户家中两个管道:吃水靠城市管道,本地自来水只用来洗涮。
这些问题有些是农民需求变化带来的,比如家电增多,对自来水保障水平有了新的要求;有的是客观条件约束,比如水质标准,小范围供水很难支持高标准检测;水价,往往是成本决定的。但整体而言,即使不考虑工程质量等因素,一项涉及面广的工程在运行十多年后即需要广泛完善,也对今后类似工程提出一个课题:民生事业往往涉及面广,投入巨大,更需要高质量发展。规划应有提前量,工程应有明确、务实的标准,同时,更重视维护、运行机制的建设,提高公众参与水平,切实把好事做好。
今后,我们还将围绕各地两会上关注比较集中的教育、环境、就业等问题进行调研。欢迎读者点题、评议。投稿邮箱:dzrb2016@163.com。
新闻推荐
破除政务信息“家家点火户户冒烟” ◆工程纳入2018年国家数字经济试点◆260多个“僵尸”“影子”系统被关停
□记者王川周艳报道本报济南3月2日讯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第一个时间节点(2017年12月底)需要完成的10项重点任务均顺利完成,17市和...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