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喜爱“郑竹”

大江晚报 2018-03-02 02:17 大字

作为清朝画派“扬州八怪”中的重要成员,郑板桥在书画界是颇有名气的。他画的竹更是令人喜爱。

据说,郑板桥在少年时期,就在日光月影下,在窗纸上描绘庭院中的竹影。中了秀才后在家坐馆教书,无事便画竹,雍正年间中了举人,乾隆年间中了进士,坐在家里等官做,也不忘画竹。到山东范县、潍县去当县太爷,还经常抽出时间来画竹子。他做官前,画竹主要是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靠画竹卖竹为生。做官后,直至晚年,由于历经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因而画的竹子,显得更加成熟和老练,题词也常把自己的伤感、悲哀、牢骚、愤懑等交杂的情感,反映到画幅中去。

郑板桥的咏竹之诗,写竹之画,许多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早年,郑板桥画梅也不错,但是因为隔壁邻居,一个穷书生,以画梅为生,所以郑板桥不画梅,怕抢了他的生意。可见,郑板桥的格调品德。他为官后,关心人民疾苦,“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特别强调写百姓之心声,道百姓之痛痒,即使为了百姓而丢了官,他同样洒脱。乾隆十八年,他荒年大兴工役令饥民“就食赴工”,后又开仓,勒令大户赈灾,最终被迫辞官回家。“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表达了郑板桥豁达潇洒的人生态度。弃官后,“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定居扬州卖画,自食其力。郑板桥的竹诗竹画,无一不是他那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的人格写照,他曾自撰一副对联贴于自己书房:“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郑板桥的画作,是属于古代文人画一路的,一般认为,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社会文人士大夫自娱遣心、抒怀见志、展现内心世界的创作,它并不追求外在的形似,既有别于民间绘画的平易、热烈,也不同于宫廷绘画的逼真、富丽。郑板桥画的竹被称为“郑竹”,以情入画,以志做竹,简直不是竹子,而是气节清高,一尘不染的书生;却又分明是竹,瘦长挺立,墨色水灵,浓淡有致。这还不够,画幅上精彩有趣的题记,相得益彰的题诗,使每幅画都成为一袭文人旗帜,一朵文化符号。郑板桥曾自称其人其画为“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郑板桥是崇尚气节的,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中国的知识分子像这青青翠竹,他们和竹子一样的清苦卑微,一样的有节有礼,一样的柔弱坚韧,一样的对人类奉献。他们同样遭遇过人世间太多的风霜雨雪,他们和竹子一样不慕荣华,不争艳丽,具有独立思考与求索精神,为统治阶级所不容。历朝历代都借文字狱,打击过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也像竹子一样,暂时被压弯,但没有被压断,一旦恢复了常态,就挺直了腰杆。

徐悲鸿曾夸郑板桥是“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是诗、书、画“三绝”大师,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周恩来总理曾多次引用过他的《竹石》四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你东西南北风。”既是郑板桥个人性格的写照,也是周总理高风亮节形象的化身。“郑竹”以它独特的魅力,感染和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

□ 刘伯毅

新闻推荐

初试拼颜值 复试拼才艺 高考比成绩想当高姐空姐要有三把刷子

山东交通学院2018年空乘、高乘专业测试现场。(本报记者赵晓明摄)2月28日上午,山东交通学院高铁乘务专业和空中乘务专业校考同时开考。两个专业在省内计划招130人,吸引了2300余人报考。值...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