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地图里,你可能“找不着北”
《各省沿海口隘全图》(局部)中国古地图一般指晚清前没有利用现代精密仪器测绘的地图,在方位、比例上都与我们熟悉的地图有明显的差别。在受到西方影响之前,古地图的视觉呈现蕴含着科技、艺术、文学、政治、哲学的多重元素,绘制者一定是博学的。不过,古代地图以形象感和美感很强的示意图居多,讲究意境,与山水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把实用性和艺术性明显地区分开来。
在古地图里,你可能“找不到北”,与现代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惯例不同,中国古代地图并没有这方面的制图限制。以台北故宫馆藏的《江西省舆图》为例,它采取的便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设定,所以鄱阳湖位于地图底部。古代的大幅地图绘制较之现代耗时更久,且多由臣子献于皇帝,这类也称官绘本。“上南下北”的设定可能与皇帝“坐北朝南”不无关系,如此正好方便使用者观看。
还有些古地图是上西下东。清朝的《各省沿海口隘全图》描绘了横跨江苏、山东、浙江、福建等沿海七省的地理概况:图中上方为黄色陆地,下方为绿色海洋,上西下东,以方块、圆圈、菱形等不同符号标注行政区划分。把头右倾45度看图,是不是立刻就对那时的“上海县”地形熟悉了。完整的《口隘全图》里记录了沿岸山河、港口、暗礁等情况,重要之处写有行船须知、海防守则等细节。这也体现了中国古地图多文字说明的特点。
最原始的时候,人们以步行丈量天下;后来发明了车,大大提高了勘测效率,这也是古地图多被叫做“舆图”的由来,“舆”即车的底座。到了明清年代,地图学已经大有发展,出现了水道、边防、驿铺、宫殿等各种专题性地图。而这一切都不能不提西晋地理学家——裴秀提出的六项制图原则。
裴秀曰“制图之体有六焉”:“分率”类似今天我们说的比例尺,“准望”即方位,“道里”用以确定两地间的距离,“高下”指地势起伏,“方邪”指的是坡度倾斜角度,“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六者相互关联制约、综合运用才能保证地图的准确性。“制图六体”后来一直沿用到清朝,虽然在古地图制作中“时隐时现”,但称之为彼时的“高科技”一点都不为过。如今,我们有卫星遥感技术制作精细的网格地图,计算机制图的快速发展不再要求绘制地图者有绘画基础,而现代地图也早已脱离水墨、诗词等文化意象。然而地图终究是记录环境的载体,其本质在于使用者,从这个理念上看,中国古地图依然气韵万千。
新闻推荐
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召开研究贯彻《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等工作 王玉君主持
本报2月24日讯(记者王永超)今天上午,市委书记王玉君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听取关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有关情况、全市党员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开展情况和明察...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