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特色小镇” 汇聚各路人才
王村镇,位于周村区西南端,拥有成熟的耐材产业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工业强镇和历史名镇,成为王村镇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王村镇特色小镇战略的实施推进过程中,通过镇村两级联动,深入摸排镇域建设的人才需求,范围涉及耐材研发、企业营销、旅游管理等紧缺专业人才,如何吸引大量先进人才参与成为当务之急。王村镇确定了在2018年度以“人才强镇”的发展理念,突出引才、用才、留才,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实现人才工作的率先突破。
围绕特色产业引人才。“才华需要舞台、人才需要平台”,升级耐材企业科技研发平台。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在成立济南大学安瑞达特种耐火材料和山东峯大无机非金属新材料2所研究院基础上,充分发挥院校技术人才优势和企业的市场优势,实现共赢。加强市级及以上“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申报力度,继续产业精准转调,搭建起组合式、综合性人才平台。推动科技技术创新研发,发挥镇耐材行业优势,委托裕廊公司编制产业园区规划,采用PPP模式,由中建五局和中建国际投资建设并运营,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奖励性项目,向高技术、低成本、零污染方向转型升级。
镇内的省属重点企业山东耐材集团有限公司,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生产技术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公司产品远销海内外。王村镇会同山耐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有关人员赴多处高校院所开展人才交流活动,以借智借力邀请专家学者来企业实地调研,共同做好招才引智工作,为引才、用才、留才搭探索可行道路。
围绕特色资源用人才。王村镇域内有31处文物古迹,35处历史建筑,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总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现建有乡村记忆博物馆5处,王村醋博物馆1处。结合自身特色小镇的打造,王村镇发挥李家疃、万家的带头引领作用,示范引导其他传统村落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省乡村记忆工程推进的背景资源优势,以人才带项目、项目带人才,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深度融合,为文化名镇建设“助跑”。安排专门人员、划拨专项资金,用一流的规划绘制发展蓝图。深入挖掘本土人才,尤其是基层文物保护意识强,一批注重文物保护,注重传统挖掘的村干部,如李家疃村原书记邓永荣保护传统建筑30年如一日,万家村书记毕令德本身就是研究毕氏族文化的专家。以本土内生动力带动旅游发展,经过多年的宣传引导,群众也有较高的文物保护自觉性,主动积极参与到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品牌创建活动中来。
围绕特色服务留人才。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为了叫响人才特色服务的特色品牌,王村镇开展“保姆式”精准“店小二”服务模式。打造人才“服务站”,由镇党建办牵头,开通政府信息传达、企业情况反映以及各级人才评选、项目申报“直通车”。切实开展人才服务工作,对引进的高层次创业人才实行联系制度,为人才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根据镇班子领导分工,计划开展常态化联系优秀人才制度,每名班子领导联系1-2名优秀人才,一对一、一对二进行对接,服务落实好人才工作联动机制,为各类人才解决实际困难,让人才得到实实在在的礼遇。同时,积极开展针对性活动,鼓励各类人才参加培训会、研讨会、交流会等,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以创业中心为依托,提供免费住宿,定期开展联谊活动,丰富人才的业余生活,确保人才来得开心、干得安心、留得舒心。
王村镇正借助特色产业聚集地这一招牌的影响力,依据“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的发展思路,通过营造本镇“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社会氛围,大项目引入专业人才、社会资本专业人才和团队参与协作,明确“企业发展促人才增优”目标,让王村成为集聚人才、吸引人才的小镇,让人才成为助推特色小镇建设步伐的“新引擎”。
新闻推荐
本报2月12日讯(记者刘烨通讯员王亚)为确保全市旅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市旅发委近期对全市旅游安全生产进行了专项督察,并联合相关部门在节前组织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利剑行动-1”,严查旅行社经营行为...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