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蓝天梦未来 汶川县雁门乡致富带头人陈双成带领残疾人致富侧记
■伍排勇实习记者 泽丹 记者 泽英
1月22日,记者走进汶川县雁门乡过街楼村,来到陈双成“圆梦羌绣”店铺的门口。阳光透过玻璃墙照在羌绣房的地面上,也照出陈双成专心制作羌绣的身影。
听到声响后,陈双成热情地向我们迎来:“欢迎,欢迎你们!”个子中等,脸庞方正,左脚行走略不协调,但笑容温和豁达,第一眼,记者就被他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幸福所感染,在之后的交谈中,更是对他身残志坚的事迹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肃然起敬。
重生——
“命运是无法选择的,但我们却可以选择面对它的态度”
1977年,陈双成出生在汶川县雁门乡索桥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他曾当过农民和电站工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岁时,一场意外导致他右腿粉碎性骨折,左腿高位截肢。
“当时,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很大,内心非常痛苦,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残酷的现实让年轻的陈双成陷入绝望。但是,亲人的关爱、朋友的帮助,又让他慢慢战胜了消极的情绪,他开始安装上假肢,重新经营自己的生活。
重生之路,万千坎坷,个中滋味,只有陈双成自己才体会得到。他开过小卖部,办过“录像茶园”,都以失败告终;创办服装店,在生意最红火时却遭遇了“5·12”汶川大地震,多年努力毁于一旦。
“命运是无法选择的,但我们却可以选择面对它的态度。”在面对生命中如此多的挫折后,陈双成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更加奋发向上,挺直腰杆在“荆棘地”里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2010年,恢复灾后重建的汶川县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党和政府大力支持农村产业发展,陈双成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自费到山东学习果树种植技术。回乡后在雁门乡索桥村发展水果产业,种甜樱桃、青红脆李、西梅等果树,成立了汶川县雁门乡双成大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全村第一个靠种果树致富的人。
2016年,在身为汶川县县级羌绣传承人的妻子朱秀琼的支持下,陈双成在雁门乡过街楼村买下一栋四层楼高的房子,办起了“依然圆梦”羌绣加工专业合作社。“今年,仅羌绣店的收入就有5万多元!”他乐呵呵地说。
奉献——
“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
创业解决了陈双成一家的温饱问题,实现了他的自我价值,但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帮助残疾人和困难群众。
据了解,在创办雁门乡双成大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初期,陈双成为盘活索桥村上位于半山的自留地,自掏腰包7万元,在陡峭的山崖边修了一条能跑汽车的路,免费供村民们使用。如今,这条路所到之处,荒山全部变成了果园。
为帮助更多的贫困残疾群众,2014年,在党委、政府以及残联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陈双成申请成立了汶川县肢体残疾人互助协会。“目前协会已有成员50多人,下一步还打算在县内每个乡镇发展会员,向全县宣传残疾人互帮互助、宣传党的帮扶政策等,帮助残疾人增收致富。”陈双成说。
2016年,陈双成在成立“依然圆梦”羌绣加工专业合作社后,不定期向残疾人提供订单,让他们按照要求制作羌绣,合作社按照绣样的尺寸、花色等支付劳务费用,并以高出市场价20%的价格收购贫困家庭和残疾人制作的羌绣,让这些家庭每月可增加收入400元左右。
与此同时,陈双成主动找到附近的汶川县特殊教育学校,提出在不耽误学生学习的情况下,自己愿意免费培训学生的羌绣技术,帮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截至目前,他已举办过四期羌绣培训班,前后共有60余人参加培训。
“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陈双成告诉记者,合作社之所以取名为“依然圆梦”,就是想告诉那些残疾朋友,身残并不可怕,有国家的好政策,有爱心人士的帮扶,再加上自己的永不放弃的干劲,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今年,我想申请开办一家阿坝州圆梦职业技术学校,给州内的残疾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临别时,陈双成告诉记者他今年的新春愿景。一片蓝天梦未来,看似朴素的愿望,包含了陈双成自强不息的精神,承载着他对社会和谐文明发展的期盼,我们有理由相信,等待他的终将是旭日阳光。
新闻推荐
探索人才“大医院管、小医院用” 省政协委员兰克涛:大医院要做减法,把一些慢性病、小病治疗逐渐下放到社区医院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笑笑李晓哲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建设健康山东,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健全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机制。青岛市中...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