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一所农村学校的蜕变新生——高新教育体制改革“样本”观察之遥墙中学

济南日报 2018-01-29 11:53 大字

学生拔河比赛。学生在心愿墙上书写自己的新年愿望。□本报记者 朱士娟

夜幕里,遥墙中学教师办公室的灯经常亮着,有的老师在梳理一天的工作得失,有的老师在伏案备课,有的老师在给学生答疑解惑……改革,赋予了每位老师“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让能干者有了更多获得感,让落后者有了追赶的动力和勇气。而恰恰是这种教师寻求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成为这所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助推着学校走上了“质量立校”的路子。“我从教师们奋进的步伐里,看到了学校发展的希望。”校长于建有一个朴素的愿望,那就是希望办一所“留得住”的学校,通过质量提升留住更多优质生源,通过提升教师幸福感留住优秀师资,让每一位遥墙学子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都能带着一份美好的回忆。

推进课堂深刻转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遥墙中学发展过程中,生源流失是一个隐疾。有着20年教育经验的于建意识到,留住学生,唯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也是学校安身立命的根本。于是,学校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课堂转型。也正是基于这个转型,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和探索深入推进,开创了另一番教育天地。

学生上课,教室的座位不再是传统的“排排坐”,而变成了“团团坐”。课堂被分成了几个小组,每组围成一个小圆圈,这样的“圆桌课堂”目前已经覆盖了遥墙中学一半以上的教室。老师授课方式不再是一堂课讲到底,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探讨,老师完成由全程知识灌输者向平等参与者、语言提炼者、学生背后的支持者等角色转变。

孙亮是学校初二年级物理教师,每天下午放学后,他几乎都要加一段时间班,搜罗一些有代表性的物理题,通过微信群传给学生。学生做完题后,将结果反馈给孙亮。第二天上课时,他并不着急讲,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困惑点,仍无法解决的他再进行点拨和讲解。他发现,课堂上的这种“放手”,反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这种课堂模式要求教师要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将学习主体真正还给学生。”教导处主任时连强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际上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需要对每堂课做更多设计,因此导学案设计尤为重要,本学期,学校已经组织了两次导学案设计研讨,收效明显。根据学校计划,下学期,以导学案为

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在学校初一、初二年级全部推开。

在课堂改革的同时,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也在同步推进。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了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比如,利用稼轩故里的地域优势,学校开设了“稼轩诗词”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计划开发覆盖所有年级的阅读课程。下一步,学校还计划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保障课程开发的实施和落实,建立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校本课程建设的管理机制。

搭建专业成长平台让教师重拾职业幸福感

遥墙中学处于城乡结合地带,相比城区,这里的办学条件相对艰苦。但与这里的老师接触,你会发现,他们非但少有怨言,反而非常快乐。为什么?

“高新教育体制改革,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老师们内心的希望。”政教处主任张迪一语道破。

老师们渴求进步的愿望变得越来越迫切,于建心里既高兴,又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作为高新区从外地引进的校长之一,来济已有大半年,但他没有着急安家,而是干脆在学校长住了下来。学校教学楼4楼,有两间休息室,一间朝阳,一间朝北。朝阳的一间,于建留给了老师,让中午没法回家的老师休息用。而另一间朝北的,于建留给了自己,作为宿舍,晚上休息用,除了外出开会、假期探亲,他24小时都坚守在学校。夜晚,当校园灯火全部暗淡了下来,一切归于宁静,于建总会陷入思考,除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想得较多的还是教师的专业成长。

于建认为,第一步先让教师“走出去”,开阔视野、更新观念。除了省、市安排的常规培训,从去年9月至今,学校已安排近10批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北京、青岛等教育先进地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为了让培训更具有针对性,下一步,学校将实行培训计划申请制,只要老师有需求,都可以向校委会申请,学校给买单。第二步,把教育专家“请进来”,问诊把脉。今年1月16日,学校就请来了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省教育创新发展研究员副院长崔成志,深入课堂,对教学进行诊断,并通过专题报告,引导全体教师提高思想觉悟,提升专业能力。第三步,通过创新教研、(课、反复备课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从下学期开始,学校计划实行领导干部包学科制,加大听评课力度。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还来自认同和尊重。在校门口,有4块展板格外显眼。于建告诉记者,这些展板将有大用处,学校优秀教师信息将展示在这里,不仅让学生能看见,也让家长、社会看得到。

在这样的适才环境下,教师自我发展成为自觉。前两天,化学教师孙淑丽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自己通过自学刚刚考出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于建看到后,第一时间点了赞。在专业授课之余,孙淑丽还当起了学生的知心姐姐,用自己的心理知识为学生做心理疏导。晚上8点半以前,青年教师孟梅杰很少下班。有一天,于建在巡查校园的时候看到她的办公室还亮着灯,走进去询问为什么这么晚了还在加班,孟梅杰直言,“校长,我着急呀,不努力就落下了”!像孙淑丽、孟梅杰一样,老师们都铆足了劲进步,虽然辛苦,却甘之如饴。

打造家校育人共同体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

在这所学校,“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落地。

每天早上6点10分左右,初三数学教师梁洪娟就来到学校,利用课前时间主动为学生做辅导。因为家住得远,为了不耽搁学生的辅导时间,每天早晨5点起床已成为她的习惯。“在成才的路上,一个学生都不能少。”梁洪娟说。

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一本《学生成长手册》,以周为单位,记录学生学科学习和日常遵守行为规范的情况,让学生懂得要注重过程,注重每一天的实践和努力。开学的军训活动、深入社区的文明城市创建教育宣传活动、每周一个班清洁道路的公益活动等活动也都为学生了解社会、增长社会知识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自身的经验和兴趣,联系生活和社会实践,通过主动参与、观察学习、模仿实践、自我调节、个体探究、合作体验、内化构建,旨在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提高道德实践能力、改善道德生活质量的实践性。

日前,市教育局公布了济南市首届文明校园评选结果,遥墙中学位列其中,这也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肯定。“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更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公民道德。”于建介绍,荣誉的获得,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最近,学校向96名教职工、1080名学生及学生家长发放一封《推进文明校园建设,共享文明校园成果》倡议书,在育人路上,学校希望与家长、社会携手同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遥墙中学不只一次向家长抛出了橄榄枝,以期形成一个家校共同体,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月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委会工作专题讲座在学校召开,学校邀请山大附中高级教师周文清为学校家委会工作进行了指导。

1月8日,遥墙中学组织了“新年新愿望”签名活动,有的学生希望新年家人健康平安,有的希望2018年中考顺利过关,还有的学生希望学校越办越好!

新闻推荐

多措并举,让老字号能倚“老”焕“新” 省政协委员王达建议,支持老字号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壮大品牌规模

省政协委员王达。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刘笑笑李晓哲山东省正在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各行各业都在奏响新旧动能转换的“变奏曲”。如何让更多的老字号焕发新活力,增添新动能,迎来新的...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